“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doc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看电视新闻:印度总理莫迪被嘲讽了――他2014年大张旗鼓推行“清洁印度”行动,收效甚微,被印度媒体讥刺为作秀。我是很为这个平易近人的总理感到不公的。公共卫生这事儿,人都是贪图自己方便而不惜损害公共及他人利益,并将这种损害变成了习惯,成为公共习惯,大家就都放心地糟践,也不感到难为情或羞耻了。更要命的是,想扭转这种习惯,在现代社会,是不容易的,现在的人,头脑中充斥着无理争辩的敏感神经,维护个人利益,振振有词,明明是愚俗,却早早地打翻了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以警愚俗”的药箱,所以,现代人的疾病,几乎无药可治。    进入深秋,河南为了整治农民于田间焚烧秸秆,各地县制定了整治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村干部,于是,各种言词狠戾又搞笑的标语,张挂于乡村,其词滑稽,令人喷饭。禁止焚烧秸秆,为的是减轻城市雾霾――奇怪了:农村焚烧秸秆,农村没有雾霾,反而城市有,好像雾霾也喜欢城市生活似的。其实,农村焚烧秸秆的烟,是轻烟,极易消散,不像城市产生的工业烟雾,重而难消散。当然,焚烧产生浓烟,的确不好,应该像东北某地那样,从农民手里购买秸秆,转化成可燃烧气体,再卖给农民,不仅无污染,还是能源的有效再利用。弄那些言词狠戾的标语,就以为能解决问题,岂不知“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这两条新闻,让我想起古代中国的刑罚:罪及弃灰。    在商朝,人要是将日常生活垃圾抛弃到街道上,这家的主人是要被城管(军队)抓去,砍掉手臂的(“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惩罚极其严厉。    商鞅在秦国变法,制定了一套严苛的法律,所谓“秦法繁密若凝脂”,比如对于“弃灰于道”者的惩罚是在他脸上刺字,即黥刑。这与商朝斩断手臂已经是很轻了,但历来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商鞅制定的法律太严苛。秦代被认为是古代严刑峻法的典型时代,文人们感慨兴亡,举例秦代,也多数不假思索地剿袭暴虐一说,同时很容易将秦之暴虐与秦法苛繁一起挞伐。这样简单地混同,简单地崇尚宽仁弛缓,必然简单地摒弃严刑峻法。    将垃圾抛到街道上,有多大的罪,以至于罪及弃灰,殷商断手而秦法黥面?惩处是不是太重了?当然很重。重得历史上许多人批评商鞅“残伤民以骏刑”,或不敢相信,或不愿意相信,或找理由曲解。    比如苏东坡就不太接受:“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可见,苏东坡是反对刑罚过重的。    明朝有个拘儒张萱一直不理解秦法为什么会严苛到“罪及弃灰”,他偶尔翻阅《马经》,便觉恍然大悟,很得意自己的发现,写了一篇《疑耀?秦法弃灰》,以补缺前人之未发明:“秦法,弃灰于道者弃市。此固秦法之苛,第弃灰何害于事,而苛酷如此?余尝疑之,先儒未有发明者。偶阅《马经》,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马驹遇之辄死,故石矿之灰,往往令马落驹。秦之禁弃灰也,其为畜马计耶?”――张萱老师显然把“弃灰”理解为将石矿灰抛弃到道路上,以致使秦军的马队受到惊吓、让怀孕的母马早产,这简直是阴谋破坏军队加颠覆国家之罪,所以商鞅才制定了如此严厉的刑罚。张老师此说,显然不靠谱:人平白无故地弃石矿灰干什么?难道那时候的石矿灰生产量很大、很容易吗?这种现象很普遍吗?    不仅张萱,到了清末,中国近代法律的先驱沈家本先生,也理解不了“罪及弃灰”之刑,他在《历代刑法考察?律令》中按道:“此法太重,恐失其实。”以自己的臆断从根本上否定“罪及弃灰”的存在。沈先生仿佛是受了新式思维的影响,凡事讲究考据和实证,但太过于细究,终于钻到牛角尖去了,思路反而被自己堵塞得不会转圜了。    其实,“罪及弃灰”,孔子早就说得非常明白。当时,人们就认为殷商“罪及弃灰”,此法太重,连孔子的学生子贡都认为太重,不管怎么说,乱扔垃圾,也不至于断手啊……他想不通,向老师孔子请教。孔子不假思索地说:这正是治理天下的最有效的办法。你想啊:人乱扔垃圾,必然影响到别人,必然会常常因此发生争斗和冲突,有的争斗和冲突,乱子闹得很大,三族都给卷进来械斗也有可能。所以,要严厉禁止,受重刑惩处是常人所称畏惧的,但不乱倒垃圾却很容易做到嘛。用严厉的刑罚惩罚人们很容易犯也容易改的小错误,为的是让人知法懂法,普通人因此笨寻思也不会、不敢去犯更大的错误。难道刑罚是为了成天到大街上找人行刑的吗?刑罚的作用是警戒后来。(“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虽刑之用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无恶,此治之道也。”)    汉代桓宽在《盐铁论?刑德》中说:“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他是很理解孔子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