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doc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摘 要:人文聚落不仅是反映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而且影响区域性建造意匠及技术发展。针对人文视角下的聚落空间进行了概念性分析,并以人文聚落的形式对扬州老城区的明清古建筑进行区块式的整合与分类,为研究其建造中产生的历史人文脉络与演变更新等方面的发掘做出前期规划,为宏观地把握明清扬州地区地域性建筑文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扬州;明清时期;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本文系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扬州明清时期人文聚落建筑特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D403]   一、扬州明清时期人文聚落概述   (一)人文和聚落   《汉书??箱?志》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聚落是人与环境良好互动所形成的人类生活繁衍的中心。做为人类各种形式居住聚居地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了人类的居住行为、居住环境的空间分布及形式,以及特定的社会群体等。   因为社会、经济、地理、历史等条件的制约,聚落往往呈现出不一样的平面形态,同时聚落也是地表上重要的人文景观,它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都是此区域中人类活动的直接反映。藤井明在《聚落探访》中提出:“在世界上不存在有两座相同的聚落。所有的聚落都是独特的,其空间也是独创的。可以认为聚落是散布在大地上的奇特的点群。”“只有通过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聚落的形式才能认识到它的存在,才能明确它的所属。”   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交通的影响。聚落的外部轮廓和形式则受建筑和空间形态的影响,展现出不同的聚落整体空间形态。而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人际交往和举行各种仪式活动的场所,往往是地区人文最集中和最直接的展示载体。   因此人文聚落可以看作是聚落在自然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人文环境的不同而进一步发展变化,并呈现出独特风貌的文化地理现象。历史与人文环境虽然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却往往决定着聚落的本质内涵,并与外观环境产生辩证的发展关系。可以说,聚落影响着人文,人文反作用于聚落。二者的相辅相成,使聚落展现出独特风貌。   (二)明清时期扬州地区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自然环境和交通方式。新的交通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推动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扬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自吴王夫差在蜀岗之上筑邗城、开邗沟至今,扬州的建城史已经超过了2500年。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江苏民居》记载,目前江苏地区尚存的具有较高文保价值的传统民居和聚落有377处,其中扬州(含四县)居第二位,有71处之多,扬州老城区现存数量为45个。下为扬州老城区现存列为文保单位的传统民居、聚落列表:   1.个园;2.何园;3.小盘谷;4.汪氏小园;5.艺圃;   6.匏庐;7.二分明月楼;8.吴道台宅第;9.卢姓盐商宅;10蔚圃;   11.棣园;12.八咏园;13.珍园;14.萃园;15.小圃;16.怡庐;   17.平园;18.壶园;19.杨氏小筑;20.刘氏小筑;21.朱氏园;22.邱氏园;   23.丁姓盐商宅;24.汪姓盐商宅;25.诸姓盐商宅;26.廖姓盐商宅;   27.周姓盐商宅;28.刘庄;29.马氏住宅;30.贾氏庭园;31.朱自清故居;   32.王少堂故居;33.包世臣故居;34.曹起浯故居;35.清溪旧居;   36.梅花书院;37.大东门楠木厅;38.汶河路楠木厅;39.广陵路250号楠木厅;   40.广陵路256号楠木厅;41.广陵路218号楠木厅;42.丁家湾楠木厅;   43.南河下杉木厅;44.淮海路洋楼;45.赵氏庭院   此外,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中,31个遗产区共列入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其中扬州段遗产区共有6段河道和10个遗产点列入,都呈线性带状分布。扬州运河遗产分别分布于有关城市的城区、郊野以及河道周边,与历史水系一起,组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网络。   二、扬州明清时期人文聚落分类及分布特征   (一)扬州明清时期人文聚落分类   明初,由于长期战乱,扬州城十分萧条,“按籍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明军元帅张德林认为原有城池(宋大城)虚旷难守,决定利用宋大成西南隅改筑,于是便有了“旧城”。旧城东起今小秦淮河,西至二道河,南起南通路,北至盐阜路,面积小,仅约1.75平方公里。明中期,扬州发挥地理优势,漕运便捷,且为明政府设立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所在地,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