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着中国乡愁的美国行旅诗人王性初(评论).docVIP

有着中国乡愁的美国行旅诗人王性初(评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着中国乡愁的美国行旅诗人王性初(评论).doc

有着中国乡愁的美国行旅诗人王性初(评论)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特聘副总编,香港《华人月刊》《澳门文艺》特聘副总编,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终评委,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委会副主任等,在《人民文学》《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3000多篇作品,出版、主编过数百本作品集。作品译成9种外语入选多种教材,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文学奖等300余个奖项。   认识王性初一二十年了,最初是在什么国家什么城市什么场合认识他的,我已记不清了,应该是在某个国际文学活动上相遇相识的。但我清楚地记得2002年我去美国参加伯克莱加州大学的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他对第一次到美国旧金山的我很是照顾,带我认识了多位海外的文朋诗友,带我走了一些难忘的景点。回国后,我撰写了近30篇美国游记,收在《海外见闻》一书里。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而我们的友谊却像佳酿一样,愈发香醇。   在我印象里,王性初与我有相似的性格,也是崇尚走万里路,喜欢遍游名山大川,并且是个走到哪写到哪的作家、诗人。与我不同的是,他本质是诗人,是诗人兼作家。我只是个曾经的诗人,或者说仅仅是诗坛的匆匆过客。写诗,于我,已是偶尔为之的奢侈,主要精力早放到小小说、散文、随笔上了。而执着的王性初,不忘初心,依然钟情于他的诗歌。虽然也写散文,但散文写作似乎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陪衬。王性初的主要收获在诗歌,成绩与荣誉也主要来自于诗歌。因诗歌,又派生出摄影,到底是诗配摄影,还是摄影诱发诗兴,已说不清,相辅相成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工作关系,因为文学活动,我认识了大量的海外作家,与我走得比较近的,一是在多种国际活动场合常见面的,二是邮件回得勤的。王性初就是邮件回得比较勤的那种。所以,我们俩常有电子邮件往来,互相沟通信息。故而他的大致行程我了解一些。反正,总见他在世界各地走动,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穿梭,也总能见到他的诗歌或散文,写他的旅途感受,写他的所见所闻。   王性初好像20世纪80年代就去了美国,但他不像有些人去了几年欧美就西化了,就“此地乐不思蜀”。他至今与中国的文坛保持着联系,没有什么隔膜。他的乡愁意识,在他的诗句里,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试以《机场的乡音》为例,他从西海岸飞到东海岸,在上海的浦东机场听到了熟悉而亲切的乡音后,立马唤起了他写诗的激情,当场就写下了原汁原味的那一刻的真切感受。他的笔下,流淌出:“这是母语这是相思/霎时熨平了寂寞的皱纹/这是旷久盼望的亲切/瞬间填饱了饥渴的乡愁。”――没有长期离开母国,很难有这样切身的感受,很难写出如此真切的诗句。我也算是经常出国的人,我非常理解他的心绪。有几次我出国也就十天半个月,飞机在浦东机场或虹桥机场一落地,我就由衷地在心里说:“回来了,终于回国回家了!”   “乡音深深镌刻在声带里/等候有朝一日开花结果”――这个意象有意思。我把王性初的诗,看作乡音催开的花朵、乡愁培育的果实。   “乡音在机场耀武扬威”――我觉得“耀武扬威”这四字用得大胆,用得霸气,原本是非物质化的,经他这样一写,读这诗句,似乎看得到了形象,有通感的味道。   这首诗,既在写乡愁,也在有意无意地超越乡愁。写机场的乡音,表面上是由乡音切入,字面流淌的是乡愁,但骨子里彰显的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主要靠汉语言汉文字,有了乡音,有了中文,天南海北、五洲四海也就有了认同感,炎黄文化也就绵延千年,源远流长。   《候鸟的功课》也是首让人咀嚼、回味的好诗,表面上写的是候鸟,但打动读者心灵的分明是诗句背后的意蕴。不管是“先祖的DNA”,还是“过客泪浪迹风游子梦”,最终的归属是“寻回一窝灵魂的巢穴”。――我在想:王性初的DNA是中国心,他灵魂的巢穴在大陆,在故乡。因乡愁,他看到候鸟,看到洄游的鲑鱼会触景生情,情动五内,化作诗句,化作“誓言”。   我注意到,王性初的诗大部分不是在书房里喝着绿茶,抽着香烟,凝神寂思,笃笃悠悠敲打键盘的产物,而是在候机室,在飞机上,在动车上,在高铁上,在宾馆里,在旅途中有感而发,即兴而写的收获。   如果细读细品王性初的诗,还会发现,他的诗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中,汲取着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典雅而隽永,清新而厚实。   像“枕着故乡的夜色/一宿无眠无眠一宿/总惦念着遥远的远/是一宿扰人的跌宕”――既朗朗上口,又韵味无穷。词美,句美,意更美,却不拗口,不晦涩。爱诗的能欣赏,普通读者也能读懂,也能理解。   我甚至在想,成都应该感谢他,厦门应该感谢他,因为王性初在为这些城市做代言人,做免费广告,譬如王性初的《雨沐成都》,也许确实出于偶然,由于诗人在成都遇雨,因雨而赋诗。但有点文学修养的都知道,唐代时,著名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春夜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