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度与梁启超为何绝交.doc
杨度与梁启超为何绝交
事业本寻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因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同年2月17日,他在上海的故旧设奠于静安寺,举行公祭,杨度特题写了这一挽联。
梁、杨相识30余年,1903年正式订交,曾经莫逆,杨度的两篇成名作还是梁启超编发的,可1916年时,二人却正式绝交。
“事业本寻常”指梁启超一生热衷政治却毫无建树,乃至连累“文章久凋零”。指摘梁启超投笔从政,在当时属主流意见。蒋介石曾说:“如梁专为学者,或终身从事于教育,而不热衷政治,则其有益于国家民族必更多矣。惜乎,舍其所长而自用其短,至今犹不免为后人所不齿。”
在挽联中,杨度为梁辩解了两句,但不深入,从中亦可见他们后期关系尴尬。
武将世家中的帝王师
杨度生于1875年1月,湖南湘潭人,本名承瓒,字皙子,世代务农,祖父杨礼堂从湘军名将李续宾征战,死于沙场。杨度的父亲杨懿生在曾国荃营中做过文书,后回乡务农。杨度10岁丧父,过继给伯父杨瑞生,杨瑞生15岁即从军,缘战功升至二品总兵。
后来在 《湖南少年歌》 中,杨度曾写道:
我家数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
家人仗剑东西去,或死或生无一居。
杨度少年聪明,17岁考上秀才,18岁中举,但连续两年参加会试均失败,转投国学大师王?]运门下。王?]运问杨度:我这里有三种学问,分别是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和帝王之学,你想学哪一种?杨度选择了帝王之学,他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
1897年,梁启超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请,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第二年,杨度到长沙拜会梁启超,当年梁24岁,杨23岁,因观点不同,未能结成深交。
1902年6月,杨度不顾王?]运力劝,自费赴日留学,从王?]运的日记看,此前他已很少提及杨度,可见二人观念已生冲突。
东京房租极贵,住户需按席 (一席约1.62平方米) 缴租金,而杨度寓所很宽敞,成了留学生们的聚点,杨度因此结识了黄兴、陈天华。
吃了梁士诒的“挂落”
杨度在弘文学院 (近于日文补习班) 湖南速成师范科学习,10月毕业回国时,校长嘉纳治五郎训话,杨度两次发问,嘉纳甚奇之,便邀他到寓所谈了两次。嘉纳治五郎认为当时中国积弊已深,不能马上推行新政,应取缓和渐进之路,但杨度却反驳说:“于百亡中而求一存,亦只有孤注一掷之谋,而无计出万全之道。”这次争论让杨度声名鹊起,且开启了留日生对国民性话题的关注。
当时日本学界与民间都喜谈国民性,但中国学生对此尚不太了解。1个月后,鲁迅、许寿裳亦入弘文学院学习,在此期间,鲁迅也开始思考如何改造国民性。
1903年7月,经太常寺卿陈兆文举荐,杨度赴京应清政府在保和殿举行的经济特科考试,初考中第一等第二名,第一名为梁士诒,没想到军机大臣瞿鸿?S与主考官张之洞不和,便向慈禧诬告说梁士诒是“梁头康足”(梁士诒与梁启超同姓,且康有为的字为祖诒),有新党嫌疑。慈禧大怒,要求彻查考生来历,结果发现上榜的沈荩果然是康有为的门生。
经此一变,梁士诒、杨度均落榜,杨度未能参加复试,只好自费再度赴日。
为梁启超宁可放弃孙中山
回东京后,杨度与梁启超密切交往。
梁启超当时也在日本,生活清苦,靠边写作边教书糊口,杨度常去听课。1903年10月,二人正式订交,也正是在这一年,梁启超在 《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杨度的 《湖南少年歌》,并称赞说:“昔卢斯福 (即美国总统老罗斯福) 演说,谓欲见纯粹之亚美利加人,请视格兰德 (南北战争时北军统帅,曾任美国总统);吾谓欲见纯粹湖南人,请视杨皙子。”
《湖南少年歌》 让杨度一举成名,其中的名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被传诵至今。
1904年2月,杨度写出 《黄河歌》,梁启超又将其发表在 《新民丛报》上,赞叹说:“今欲为新歌,适教科用,大非易易。盖文太雅则不适,太俗则无味。斟酌两者之间,使儿童讽诵之程度,而又不失祖国文学之精粹,其非易也。杨皙子之 《黄河》、《扬子江》 诸作,庶可当之。”
1905年7月,杨度与孙中山辩论3昼夜,孙中山拉杨度参加革命,杨度说:“度服先生高论,然投身宪政久,骤难改。”所谓“投身宪政久”,指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杨度不忍背之,便与孙中山约定:“我主张君主立宪,一旦告成,希望先生可以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功,我也会放弃我的主张,以助先生。都是为国,不必互为妨碍。”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与黄兴结识,还是杨度介绍的。
想当首相却落空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为应付国民要求改变政体的呼声,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而在日的考察报告由杨度和梁启超代笔,此事被袁世凯侦知。
1907年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