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语文选修第四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孔子沐浴而朝
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C.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析 A项沐浴:现指洗澡,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澡,本文指斋戒。B项滔滔:现指水大的样子,本文形容动乱。C项丈人:现指妻子的父亲,本文指年长的男子。D项五谷:都指五种农作物,具体种类说法有所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过:拜访
B.往者不可谏 谏:匡正,挽回
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易:改变,改革
D.植其杖而芸 植:立
解析 过:经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止子路宿 B.欲洁其身
C.见其二子焉 D.子路从而后
解析 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②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不得与之言 ④丘不与易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连词,因为;②介词,与、跟;③介词,跟、同;④动词,参与。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果哉!末之难矣
C.子路行,以告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析 C项是省略句,A、B、D三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6.名句填空。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m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B.
C.
D.
解析 A项则:连词,表已然,已经/连词,表承接,那么。B项以:介词,表工具,用/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焉:都是句末语气词,不译。m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见其二子焉
解析 C项“仕”:做官,名词用作动词。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荷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解析 C项中“可是对……赞赏的”错。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译文: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译文: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
(二)高考·模拟
11.(2010·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答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析 首先明确欧阳修《朋党论》句子中所阐述的“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然后按要求从《论语》中找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句子,从而地一步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
浅议“荷丈人”中的儒道之争
荷丈人是春秋战国之交乱世中的隐者,属道家学派。先秦道家隐居遗世,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调和;另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适己任性,甘贫贱以肆其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通‘途’)”(《文心雕龙·论说》)。“与尼父争涂”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热心救世与其政见不合。明乎此,就不难理解荷丈人与孔子的对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