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意见2011.doc

苏州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意见2011.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意见2011

戏剧与影视学(1304)(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戏剧与影视学”是艺术学门类下的新建一级学科,包含了原大文学学科门类下“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内容总和。目前信息传播学院和语科院的该一级学科设有“影视创作理论与实践”、“电视传播理论与电视批评”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研究方向,均属于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范畴,2012年开始首届招生。这两个方向与通常的影视史论、产业、影视文化和意识形态批评等纯理论型的研究方向不同,注重通过艺术实践来探究创作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批评更多关注于创作方法、制作技巧、节目形态和美学观念的批评。视野开阔、技能出众、理论扎实是该学科的培养特色,这种培养理念更能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市场对传媒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该专业前两个方向导师队伍中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4人;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哲社课题5项;包括职业演员、专业导演、摄影师、编辑、记着在内的理论实践“双师型”导师占教师总数的50%;播音主持方向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兼职导师4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项,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1885万元。 语言科学学院“播音语言学”硕士点已培养了十三届研究生,今年建立的“数字影像制作实训中心”具有最先进的ALEXA数字电影制作设备,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三、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语言科学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下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立足于播音主持实践的基础上,吸收新闻传播学、语言科学、戏剧学、电影学、文艺学的理论成果,探讨播音主持艺术的审美特性和传播规律,包括语言技巧、舞台表现、主持风格及创作心理,与“播音语言学”研究方向联姻,进行资源共享、互动发展。其研究范围涉及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三个不同的领域,面向三类媒体培养理论实践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根据《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五、培养模式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导师的确定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学期后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师生交流,在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们分别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术专长,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四)导师(组)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于新生入学2个月内,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五)提倡和鼓励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 六、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一) 课程设置 1. 本学科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由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构成;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具体课程结构如下: A.公共学位课 (5学分) 第一外国语(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B.学位基础课 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开设(不少于2门),6-12学分 C.学位专业课 按方向开设 (每个方向不少于2门),6-12学分 D.非学位课(不少于2门),4-6学分。 2.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全校研究生都必须选修的课程;专业选修课按研究方向、科研攻关和发挥特长需要开设的课程,以及跨学科、跨方向一般性选修课程。研究生可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在完成本方向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知识面,跨学科选修一些课程。 3.允许选择相关学科的学位或非学位课程替代1门学位基础课和1门学位专业课,但学分必须达到要求。 (二) 学分要求 1.研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