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邝文佳(5E)

航天科技的發展 By 5e(10) 鄺文佳 目錄 航天科技的發展脈絡 導彈 火箭 衞星定位系統 載人飛船 穿梭機 太空站 問卷調查 資料來源 我的感想 航天科技的發展脈絡 導彈 →火箭→ 利用火箭發射商用和民用衛星(衞星定位系統)→ 進而利用火箭發射載人飛船→穿梭機→太空站 導彈 導彈,是一種可以指定攻擊目標,甚或追蹤目標動向的飛行武器。 在導彈的制導的分類上通常有兩類,一種是訊號傳送媒體的不同,如:有線制導、雷達制導、紅外線制導、雷射制導、電視制導等。另外一種分類是導彈的制導方式的不同,如:慣性制導、乘波制導、主動雷達制導和指揮至瞄準線制導等。 火箭 火箭是一種推進裝置,本身備有燃料及氧化劑,不須依賴空氣就能燃燒而產生向後噴射的熱氣流,使它向前推進。 火箭的推動原理,是根據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每一作用力,必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衞星定位系統 衞星定位系統,是一個中距離圓型軌道衛星導航系統。它可以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98%)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的時間標準。 系統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和維護,可滿足位於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間的軍事用戶連續精確的確定三維位置、三維運動和時間的需要。 該系統包括太空中的24顆GPS衛星;地面上1個主控站、3個數據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及作為用戶端的GPS接收機。最少只需其中3顆衛星,就能迅速確定用戶端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聯接到的衞星數越多,解碼出來的位置就越精確。 載人飛船 載人飛船是載乘航天員的航天器,又稱宇宙飛船,是載人航天器的一種。 載人飛船能保障宇航員在外層空間執行航天任務並返回地面,屬於一次性使用的返回型載人航天器。 宇宙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作爲往返於地面和空間站之間的「載體」,還能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後進行聯合飛行。 穿梭機 太空穿梭機是一種有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器,由輔助的運載火箭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於地球與外太空間的交通工具,外形像飛機。 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陸續進行過太空穿梭機的開發,但實際上只有美國和蘇聯成功發射過。蘇聯解體後,相關的設備由哈薩克斯坦接收,但由於經費不足致使太空計劃陷入停頓,之後全世界只剩美國的太空穿梭機可以實際使用並執行任務. 美國所有的太空穿梭機也已經在2011年7月22日正式退役,其最後一次任務是由亞特蘭蒂斯號執行。 太空站 太空站是指運行在外層空間的人造太空艙,廣義上為航天器的一種。 和宇宙飛船相比,太空站並不一定會搭載着航天員發射升空,也不一定會具備推進和着陸用的設備,但太空站有適合人類長時間居住的設計,可以作為宇航員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場所。 太空站能提供地面實驗設施所不能提供的低重力、宇宙空間環境等條件,主要被用於各種科學研究長期滯留宇宙對人體的影響。 目前人類的全部太空站都是建造在地球衛星軌道上的,為了對太空站進行人員和物資的補給和輸送,需要其它航天器的配合。 太空穿梭機的退役 NASA於2011年7月,STS-135任務後將太空梭除役,新一代太空飛行器「Orion」(又譯奧賴恩)將成為美國載人宇宙探索的主要工具。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0年2月1日正式提議取消星座計劃,因為這一計劃是「超預算、進度落後而且缺乏新意」。有關法案於同年10月成為法律,包括獵戶座飛船在內的星座計劃宣告終結,但相關技術很可能用於未來的太空探索計劃。NASA員工對此非常失望,愛好者也非常失望。2011年7月2日的英國《經濟學人》周刊以「太空時代的終結」(The end of the Space Age)作為封面文 美國終止太空穿梭機計劃的原因 奧巴馬取消重返月球的計劃,除了缺錢,也是因為自從蘇聯解體後,美國沒有戰略上的太空競爭對手。 在金 融危機的背景下,奧巴馬大量削減了小布殊時代的載人航天計劃,這對太空產業來說並不是好消息。太空穿梭機計劃最終終止了。 新[穿梭機]波音x37 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 其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規軍用雷達技術也無法捕捉。 太空科技發展,何去何從? 最新一期的香港《亞洲週刊》刊文說,如果將太空角力比作龜兔賽跑,中國是穩步趕路的龜,美國卻像沉睡中的兔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NASA的風光不再也提供了新契機,使航太技術和GPS系統、偵查衛星一樣,由軍用逐漸轉為民用、商用。去年5月,美國的「飛龍號」(Dragon)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成為首個到達國際空間站的民營商業宇宙飛船。未來美國航太的發展,官方主導的趨勢或會繼續減弱,同時,曾經高不可攀的航太技術也將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的個人見解 我認為美國雖然停止太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