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山水画的皴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赏山水画的皴法

觀賞山水畫的皴法 文/張麗華/國語日報/優游中國繪畫間專欄 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你有山中旅行的經驗嗎?你有沒有發現?岩石質地堅硬的高山,通常很難生長茂密樹林;而圓圓低矮的土坡,土質鬆軟,多半水氣氤氳,草木茂盛,這些不同的景色,你現在可以用相機拍攝下來,或著選擇各種媒材表現山光水色,但是古人受了感動,只能用毛筆和墨揮灑創作。 張麗華攝影 由於工具和材料的特性,國畫的筆法可以變化多端。毛筆的筆頭能夠存住墨水,你可以畫一條線粗細保持一致的線,也可以畫的粗細不一,筆下壓則粗,上提則細,轉換筆與紙的角度,改變蘸墨,或乾墨或濕墨,或濃或淡等運筆方式,畫面上都能產生無窮無盡的變化哩﹗ 春山行旅圖軸局部 李昭道 唐 中國最早的繪畫風格,是先用線條勾勒輪廓再填色,這種畫法,一直持續到唐朝。這些絹、紙色調本是淡黃色或象牙白色,不過經過了千年,顏色漸變誨暗,觀賞古畫時更需要專注與眼力。 到了五代有一個叫荊浩的畫家因為逃避戰爭,隱居到山西的太行山,他常常攜帶紙筆寫生,回家後再依畫稿創作,岩石的部分,他一定用心觀察,先鉤取輪廓,再將石頭分三面,分出正反、凹凸的立體結構,用比較乾的毛筆,擦出山石紋理、陰影,使石頭看起來更厚重,更有體積感,也因此開創了「皴法」。 中國北方和南方無論氣候、土質各異,山石成分,紋路的形態也不一樣,加上畫家們對於山石的觀察與感受不一,後來因此發展出一系列不同的皴法技巧。 谿山行旅局部 范寬 北宋 到了宋代是山水畫的興盛期,名家輩出,尤其「格物」精神發揮到極致,對每一種岩石的質地、皴法都做了仔細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使繪畫藝術更加登峰造極,並且大大影響了後代。 十二月十日,我們介紹了北宋大畫家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畫的是北方高大的山勢;范寬在主山上面,用圓渾墨點點苔,看起來像不像山頂樹林?這種畫法稱為「雨點皴」。 早春圖局部 郭熙 北宋 郭熙的「早春圖」裡,山石畫法不像前人,自創出一種形似雲頭翻捲般的「卷雲皴」,用來表現北方山水中圓渾突兀的火成岩質感,使岩石看起來像雲浮動一般,增加流轉的感覺。 萬壑忪風 李唐 宋代 北宋最後一個畫山水的名家李唐,他的傳世傑作「萬壑忪風圖」,畫中山勢巉峻,峭壁如削,松林茂密,獨坐其中,彷彿能夠聽到大山裡松樹被風吹的沙沙作響。 李唐創立一種特別的皴法,稱為「斧劈皴」,這種皴法是把毛筆弄乾,橫向在紙上刷出質感,畫出來的石頭,看起來非常堅硬結實,彷彿用斧頭劈出來的模樣,大塊的稱「大斧劈」,小塊的是「小斧劈」。 鵲華秋色局部 趙孟頫 元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鵲山圓圓的像鰻頭,趙孟頫為了要表現平緩的土坡,筆用中鋒往兩邊斜披,好像散麻,被稱為「披麻皴」;以披麻皴畫出的的岩石,土質看起來感覺就比較鬆軟。 具區林屋圖軸 王蒙 元 再來看看王蒙的「具區林屋」,整張畫全是用細密的筆法皴擦而成,多曲折旋轉,以突顯出太湖一帶山石特有的質感,好似牛毛一般,這種皴法稱做「牛毛皴」。畫裡楓葉紅紅,一派秋日山水景象。 下一次你到郊外爬山或到溪邊戲水,請仔細觀察當地的岩石土質,印證一下,是否能想像、瞭解古人表現的皴法。 畫家小檔案 1、王蒙,今浙江吳興人,早年曾經當官,後來棄官隱居在浙江黃鶴山達30年,自號黃鶴山樵。王蒙自幼受外祖父趙孟頫的影響,喜好繪畫,是元代傑出的畫家,與倪瓚、黃公望、吳鎮合稱「元四大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