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讲:南北朝文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讲:南北朝文学课件.ppt

鲍照《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拟行路难》18首: 《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南史》本传: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四、谢朓和永明新体诗 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并著《四声切韵》(今佚),同时著名的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 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声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新体诗的影响: 新体诗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它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为唐诗的兴盛,准备了条件。 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1、沈约和谢朓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家有沈约、谢朓。 沈约主张“四声”、“八病”之说,谢朓在创作中大量进行尝试,并很成功。但沈约和谢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句无篇”。如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 2、谢朓诗的内容与特色 (1)内容 多写山水,表现了亦官亦隐的思想情怀。 (2) 特色 清新流丽,情景交融; 讲究声律,圆美流转; 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五、梁陈诗人 梁陈时代,在文坛上流行的是宫体诗。“宫体”一词由梁简文帝萧纲首先提出:“余七岁有诗僻,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梁书·简文帝纪》)在他的提倡下,宫体诗风靡整个梁陈时代。宫体诗以写女人为题材,以写女人的衣领、绣鞋,枕、席、衾、帐等卧具和女人的睡态和梳妆为主要内容,如《咏内人昼眠》、《美人晨妆》等。 1、萧氏父子和宫体诗的创作 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所谓宫体诗是用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题材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但宫体诗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宫体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初唐。主要作家有梁武帝萧衍和其子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以及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摛、徐陵和陈后主陈叔宝等。 2、何逊与阴铿的诗歌创作 (1)何逊的诗歌现存诗100余首,有《何水部集》。其诗多写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羁旅乡愁,其中也有咏怀言志、写景抒情之作。尤其善于写景抒情,颇得谢朓诗歌的韵致。 (2)阴铿的诗歌现存30余首,有《阴常侍集》。其诗歌风格近于何逊,以五言成就最高,写景尤为出色。 六、南朝骈文、辞赋和散文 1、骈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文的基本特征 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骈文四要素:对偶;用典;词藻,声律。 3、南朝的辞赋和散文 (1)鲍照的《芜城赋》与孔稚珪的《北山 移文》。 (2)江淹之《恨赋》、《别赋》,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有“江郎才尽”之典。 (3)丘迟《与陈伯之书》。 (4)陶弘景、吴均的散文。 七、北朝诗赋文 南北朝时代,传统文学的中心在南朝。北朝除乐府民歌外,文人诗坛一直比较沉寂和荒凉。北魏至北齐时期、出现了号称北朝三才的温子升、刑邵、魏收,但他们的诗文基本上是模仿齐梁的沈约、任昉,而没有什么创新。 直到庾信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带来了生机。他一方面把南朝诗歌的丰富遗产和成就(主要是艺术技巧)带到了北方,一方面又吸收北方文化中比较健康的精神,批判南朝诗歌浮艳的内容,加之自己长期滞留北方,欲归南朝不能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