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

3 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诸侯称霸 战国纷争 中国早期版图的形成 中国早期地域文化的形成 3.1 诸侯称霸 战国纷争 诸侯的春秋霸业 西周时期,真正被视为华夏之地的,不过晋、卫、齐、鲁、宋、郑、陈、蔡诸国而已,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秦、楚、吴、越均视为戎、蛮。 春秋时期,秦、楚、吴、越、燕等国不断兴起,并融入到华夏版图中。 春秋后期,秦灭西戎,晋灭赤狄、白狄,齐灭莱夷,楚灭淮夷及群蛮,被称为戎、狄、蛮、夷的各部族,正逐渐融合于华夏族。 巴蜀文明也在悄然兴起。 疆域的发展与民族的融合 战国纷争 3.2 中国早期版图的形成 秦灭六国的过程,打破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民族的隔阂,实现了华夏族与荆楚族两大民族与文化系统的汇合,不仅形成了汉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而且出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雏形和模式。 汉代疆域的扩张 3.3 中国早期地域文化的形成 齐鲁文化区 楚文化区 三晋文化区 燕赵文化区 河洛文化区 吴越文化区 三秦文化区 巴蜀文化区 陇右文化区 东汉时期郡的分布 4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4.1 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端 (1)先秦时期中国境内各民族的逐步走向统一与融合 (2)秦灭六国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端 4.2 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历史进程 1)汉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基本奠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紧密联系 3)隋唐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与巩固 4)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中国境内各民族力量的发展 5)元明时期的再统一是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 4.3 清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 3 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 中华民国的简称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 ,简称China(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文全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简称仍是China(中国)。 4 中国的别称 华夏 中华 九州 四海、神州、赤县 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 4.1 “华夏” “华夏”释义 “华”为图腾名称,意为“花族”,以谷子和黍子开的小花为图腾,“夏”为自称之语,意即“人” 华夏民族 华夏族团的形成:“夏”+“夷”+“苗蛮” 在国家形成的前夕,黄河与长江流域主要分布着三大集团:黄河中游为华夏集团,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为东夷集团,江汉流域及长江以南为苗蛮集团。 地域概念——“中华”为“中国”与“华夏”之合称 魏晋文献最早出现“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 民族的概念 从华夏族到汉族:华夏族融合了藏缅族、吐火罗人、东夷、通古斯族、西戎、苏美尔人、祝融氏、蚩尤后代、匈奴、鲜卑等。西汉时期,以华夏族为基础产生了新的民族:汉族。汉代汉族是由华夏族与东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从汉族到中华民族:秦汉时期,中原农业区的统一(汉民族)和北方游牧区的统一(以匈奴为核心)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华尊夷卑”的价值取向(文化类型的名称) 《唐律名律疏议释义》曰:“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4.2 “中华” 4.3 “九州” 中国早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尔雅·释地》所记载的“天下疆域”:“芒芒禹迹,化为九州岛”。是以春秋战国之际为兰图,把当时的版图划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各种书籍表述有所差异。 “天下”就是“九州”,“九州”的涵义实际是代表当时中国人视野中的天下九大地理单元。 4.4 四海、神州、赤县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称国境以外为“海外”,是因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 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和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洲所环绕。所以,“神州”之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4.5 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可能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或曰源于“瓷器(China),或曰闽南话的“茶”。 “支那”,拉丁文作Cina,意大利文作Sina,法语作La Chine,英语、德语作China。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称中国为“支那”,为佛经中“思维”之意。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2 中国本土文化的形成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