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物质的跨膜运输讲述
* 钙离子泵对于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钙离子通常与信号转到有关,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引起细胞内信号途径的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通常细胞内钙离子浓度(10-7M)显著低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10-3M),主要是因为质膜和内质网膜上存在钙离子转运体系,细胞内钙离子泵有两类:其一是P型离子泵(图5-8),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ATP分子,泵出2个Ca2+。另一类叫做钠钙交换器(Na+-Ca2+ exchanger),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antiporter),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 位于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上的钙离子泵是了解最多的一类P型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90%。肌质网是一类特化的内质网,形成网管状结构位于细胞质中,具有贮存钙离子的功能。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引起肌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质,引起肌肉收缩之后由钙离子泵将钙离子泵回肌质网 * 植物细胞膜上的H+-ATP酶有三类: 位于质膜上的P型H+-ATP酶、位于液泡膜上的V型H+-ATP酶和位于线粒体膜和类囊体膜上的F型H+-ATP酶。 如:巨噬细胞对细菌、异物的吞噬;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摄取蛋白质、脂肪等。 *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 只有变形虫和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为通过吞噬作用从外界吸收营养,大多数真核细胞通过此途径防御侵染和清除垃圾。 如人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 * 第一个被发现的真核细胞的ABC转运器是多药抗性蛋白(MDR),约40%患者的癌细胞内该基因过度表达,MDR能利用水解ATP的能量将各种药物从细胞质内转运到细胞外。ABC转运器还与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有关。 Mammalian MDR1 protein 据泵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ATP驱动泵可分为四类: P-型离子泵 V-型质子泵 (转运离子) F-型质子泵 ABC 超家族 (转运离子和小分子) 四、协同运输cotransport 能量来源: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 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 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A. Sugars, amino acids, and other organic molecules into cells 1、同向协同 Na+驱动葡萄糖、氨基酸的转运。 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 2、反向协同 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 类型: 同向协同(symport) 反向协同(antiport) 葡萄糖 顶端 基底端 小肠上皮细胞 葡萄糖载体蛋白1 动物细胞的协同运输是利用膜两侧的Na+电化学梯度来驱动的,而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电化学梯度来驱动。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纳离子驱动同向运输 溶质 溶酶体 液泡 氢离子驱动同向运输 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转运的示意图 A.动物细胞Na+驱动的同向转运: B.植物细胞H+驱动的同向转运。 协助 主动与被动运输的比较: 性质?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参与运输的膜成份 脂 蛋白 蛋白 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需要结合 否 (载体蛋白)是 ? 是 能量来源 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 ATP水解或浓度梯度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特异性 无 有 有 运输的分子高浓度时的饱和性 ? 无 ? 有 有 五、离子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膜电位:对带电物质的跨膜运输在造成其浓度差的同时也造成其电位 差,这些电位差的总和称为膜电位。 静息膜电位:阴阳离子通过跨膜运输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状态,此时 的膜电位称为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电压闸门钠离子通道通过运输离子使静 息膜电位发生改变,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现象:细胞的静息膜电位膜内为负值膜外为正值,这个状态称为 极化。 去极化:离子的转运使静息电位降低乃至消失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 恢复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内负值方向增大变化时,称作膜的超 极化(hyperpolarization); 第三节、胞吞作用(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01绪论+万林艳.ppt
- 十字蓝晶黑云斜长片麻岩概要.ppt
- 第3讲 西门子S7-200编程元件概要.ppt
- 十年后的礼物课件1概要.pp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小组汇报.ppt
- 十堰市茅箭区消除疟疾资料汇编概要.doc
-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讲述.ppt
- 第3章路由与路由器概要.ppt
- 十字绣校本教材课程概要.doc
- 第3节 汽化和液化(习题)概要.ppt
- 小学班会课教案最新6篇.docx
- 大班科学谁被吃了教案反思优秀5篇.docx
- 生态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标准化2025年研究报告.docx
- 解析Wnt1在卵巢癌SKOV3细胞系干细胞中的核心作用机制与潜在应用前景.docx
- 生态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培训2025年研究报告.docx
- 解析Tmub1在IL-6诱导肝细胞增殖中的核心作用与调控密码.docx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pptx
- 临床高血压常用药.pptx
- 入职就签合同推荐5篇.docx
- 生态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挑战2025年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