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二十二网络接口应用实验.doc
实验一 单片机I/O口应用实验_ P3.3口输入 P1口输出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P3口、P1口简单使用。
2、学习延时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 实验内容
1、P3.3口做输入口,外接一脉冲,每输入一个脉冲,P1口按十六进制加一。
2、P1口做输出口,编写程序,使P1口接的8个发光二极管L0—L7按16进制加一的方式点亮发光二极管。
三、 实验说明
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内部上拉电阻是20KΩ—40KΩ,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不正确。
2、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
对于延时程序
DELAY :MOV R6, #00H
DELAY1:MOV R7, #80H
DJNZ R7, $
DJNZ R6, DELAY1
查指令表可知MOV、DJNZ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 6.0MHZ,所以该段指令执行时间为:
((128+1)×256)+1)×2×(12÷6000000)=132.1ms。
四、 实验原理图
图(1-1)
五、 实验程序框图
六、 实验步骤
1、P3.3用插针连至K1, P1.0~P1.7用插针连至L0~L7。
2、调试、运行程序MCUIO.ASM。
3、开关K1每拨动一次,L0~L7发光二极管按16进制方式加一点亮。
实验二 单片机I/O口应用实验_工业顺序控制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工业顺序控制程序的简单编写和中断的使用。
二、 实验预备知识
在工业控制中,像冲压、注塑、轻纺、制瓶等生产过程,都是一些断续生产过程,按某种程序有规律地完成预定的动作,对这类断续生产过程的控制称顺序控制,例:注塑机工艺过程大致按“合模→注射→延时→开模→产伸→产退”顺序动作,用单片机最易实现。
三、 实验内容
8031的P1.0~P1.6控制注塑机的七道工序,现模拟控制七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高电平有效,设定每道工序时间转换为延时,P3.4为开工启动开关,低电平启动。P3.3为外故障输入模拟开关,P3.3为0时不断告警,P1.7为报警声音输出。
四、 实验说明
实验中用外部中断0,编中断服务程序的关键是:
1、保护进入中断时的状态,并在退出中断之前恢复进入的状态。
2、必须在中断程序中设定是否允许中断重入,即设置EX0位。
一般中断程序进入时应保护PSW、ACC以及中断程序使用但非其专用的寄存器,本实验中未涉及。
五、 实验接线图
图(2-1)
六、 实验程序框图
七、 实验步骤
1、P3.4连K1,P3.3连K2,P1.0~P1.6分别连到L0~L6,P1.7连SIN(电子音响驱动控区),其卧式开关打在音乐上,短路片选择左边为蜂鸣器,右边为喇叭。
2、K1开关拨在上面,K2拨在上面。
3、调试、运行程序GYSX.ASM。
4、K1拨至下面(低电平),各道工序应正常运行。
5、K2拨至下面(低电平),应有声音报警(人为设置故障)。
6、K2拨至上面(高电平),即排除故障,程序应从刚才报警的那道工序继续执行。
八、 思考
修改程序,使每道工序中有多位输出。
实验三 并行I/O接口8255应用
一、 实验目的
了解8255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
二、 实验内容
用8255的PA口做输入口,PB口做输出口,控制PA口状态从PB口输出显示。
三、 实验说明
通过PA口接8个开关K1~K8,PB口接8个发光二极管,从PA口读入8位开关的状态送PB口显示,拨动K1~K8,PB口上接的8个发光二极管L0~L7对应显示K1~K8的状态。
四、 实验接线图
图(3-1)
五、 实验程序框图
六、 实验步骤
1、8255 芯片的PA0~PA7插孔依次接在开关K1~K8。
2、8255 芯片的PB0~PB7插孔依次接发光二极管L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