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一成,坯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尔雅》“一成,坯”考 (首发) 赵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一”、“再”辨证 《尔雅·释山》:“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 《尔雅》此条以“三袭”、“再成”、“一成”连言之,齐整而似无疑问。但是故训中还有以“伾”为“再成”的解释,所以需要略作辩证。 “再成”一说,最早见于《说文·土部》:“坏,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烧。”徐锴《系传》:“《尔雅》云也。”今本《尔雅》作“丘再成”者,见于《释丘》:“再成为陶丘”,不是“坏(坯)”。《系传》所说的实际是指《释山》之文。“山”、“丘”对文则异,散文则同,《说文》言“丘”,实际上也就是指“山”而言。所以《说文》是以“坏(坯)”为“再成”。 但《水经·河水》郦道元注:“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尔雅》:‘山一成谓之伾。’许慎、吕忱等并以为丘一成也。孔安国以为再成曰伾。亦或以为地名,非也。”清儒如段玉裁、郝懿行等均据此主张《说文》原本当作“一”。其说可从。徐锴以《尔雅》为“再成”,大概是误记,未必见有《尔雅》作“再成”之本。段玉裁谓:“是俗以孔传改易许书,今本非善长所见也。”是精当之言,但却未考其详。 今试考之,大小徐本《说文》即已作“再”,所以改“一”作“再”,显然应该在二徐之前,这是改订的时间下限。至于上限,则当是在孔颖达之时,孔氏所见《说文》应当犹作“一”不誤。《尚书·禹贡》“至于大伾”,《伪孔传》云:“再成曰伾。”孔颖达《正义》则曰:“《释山》云:‘再成,英;一成,岯。’李巡曰:‘山再重曰英,一重曰岯。’《传》云‘再成曰伾’,与《尔雅》不同,盖所见异也。”孔氏著《五经正义》,引《说文》者以数百计,见于《尚书正义》者亦以数十计,然此处孔氏但据《尔雅》“一成”而不称引《说文》“再成”异文以证伪孔传之说,足见当时《说文》与《尔雅》并无不同。 在唐一代,能改订《说文》而后世沿习的,大约仅有李阳冰一人。徐锴《系传》虽作《祛妄》篇驳辩李阳冰之说,但徐锴既已误《尔雅》为“再成”,所以自然不觉李氏之非。而李氏之说,正如同段玉裁所言,是“以孔传改易许书”。 《伪孔传》托名孔安国所作,实则后出,非孔氏旧本。那为何《伪孔传》与《尔雅》所言不同?笔者怀疑与臣瓒所论有关。“一成,坯”,郑玄认为是修武、武德的界山,张晏认为是成皋县山,《汉书·沟洫志》“至于大伾”,颜师古注引臣瓒说:“今修武、武德无此山也。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也。今黎阳山临河,岂是乎?”臣瓒为晋人,曾著《汉书音义》,颜师古《汉书叙例》称:“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史记集解序》:“《汉书音义》称臣瓒者,莫知氏姓。”《史记索隐》注认为即作为校书郎与荀勖同校定《穆天子传》的傅瓒。要之,臣瓒当为西晋初年时人。臣瓒认为“成皋县山又不一成”的观点,很可能会影响到其后《伪孔传》的作者据之改《尔雅》,以求与现实当中的成皋县山“不一成”相符。 颜师古注《汉书》也从“再成”之说。《地理志上》“至于大伾”,颜师古注:“山再成曰伾,大伾山在成皋。音平鄙反。” 细读颜氏《沟洫志》注,可知颜氏从“再成”有两个原因,一是依“至于大伾”的伪孔旧注,二是据臣瓒“今修武、武德无此山也。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也”的怀疑,否定了“一成”的说法。殊不知伪孔旧注很可能是本自臣瓒注的。 又《广韵》脂韵符悲切:“岯,山再成也。”《大广益会玉篇》亦同。但此注并非《切韵》原本。考之于《广韵》以前的《切韵》系书,如《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王二》)作“岯”,训“山名”;故宫藏宋跋本《刊谬补缺切韵》(《王三》)作“山不”,但训“山”;《P.3696》作“岯”(据摹本),训“山”,《S.2055》、《S.2071》并同。所以《广韵》“山再成也”的训释其实是后人所加,不足以证明隋代即有此训释。 (二)“成”字义训 “成”字,郭注、邢疏以为“成”字训“重”,重累之义。其说如下: 《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郭璞注:“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今江东呼地高堆者为敦。”邢昺疏:“成,重也。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诗·卫风·氓》篇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是也。” “再成为陶丘”,郭璞注:“今济阴定陶城中有陶丘。”邢昺疏:“释曰: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者名陶丘。李巡曰:‘再成,其形再重也。’《禹贡》曰‘济水东出于陶丘北。’是也。” “再成锐上为融丘”,郭璞注:“纤顶者。”邢昺疏:“释曰:丘形再重而顶纤者名融丘也。” “三成为昆仑丘”,郭璞注:“昆仑山三重,故以名云。”邢昺疏:“释曰:丘形三重者名昆仑丘。”并且疏郭璞注:“释曰:《昆仑山记》云:‘昆仑山,一名昆丘,三重,高万一千里。’是也。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云耳。” 《尔雅·释山》“山,三袭,陟”,郭璞注:“袭亦重。”邢昺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重衣谓之袭,故以袭为重也。上篇注已云成犹重也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