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京津冀一体化综合交通规划研究.doc
京津冀一体化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摘要】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城镇群缝济社会与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入手,着重研究了综合交通与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的联系,剖析区域交通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把握区域综合交通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具体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和行动措施。
1.京津冀城镇群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
201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总数为104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9%;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约为国土面积的2.25%;国民生产总值为43078亿元,占全国GDP的10.82%。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优于中东部地区,但较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京津冀区域内部来看,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北京市一支独秀,处于第一层次(GDP超过13500亿);天津处于第二层次(GDP超过9000亿);唐山、石家庄处于第三层次(GDP超过3000亿);保定、沧州、邯郸为第四层次(GDP为1500追忆~3000亿);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廊坊、衡水、邢台为第五层次(GDP不足1500亿)。从区域内以区县为单位的GDP总量分布格局来看,京、津二市是经济活动的聚集中心。区域经济格局呈现出由双中心集聚向多中心集聚变化的趋势,京津冀东部中心的增长要快于南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京津冀地区城市沿交通走廊分布态势明显,“首都”的地位和职能对区域发展影响显著,以北京为核心,沿京沪、京广、京哈、京开、京承、京张等交通走廊均分布有多座城市。京津两地交通运输网密度、运输强度远高于河北;区域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密度较高,城市规模越大、地位越高获得的交通设施支撑力度也越大。
京津冀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工业经济以向北京和天津集聚的“双中心结构”持续强化,就业向地级市市区集中;投资强化北京和天津的双中心地位,但已经开始向河北“秦唐廊保石一线”扩散。京、津、冀三地优势产业分工明显,北京以资本技术产业为主导,天津以资本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导,河北以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导。京津、秦京石邯产业带与交通设施支撑力度基本匹配,沿海产业带缺乏相应的交通设施支撑,除大秦、朔黄煤运铁路通道外,沿海各港口缺乏进一步拓展内陆腹地的交通支撑体系。
京津冀地区常驻人口规模巨大,人口增长率快于全国整体水平,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步入成年型,老龄化特征明显,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较高;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规模高于全国水平,但却低于长三角、珠三角,主要是由于河北省的流入人口规模较小,而北京的流入人口数量却远高于其他城市,外来人口向以北京为中心的单极集中,与现状区域单中心交通网络相符,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也是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给城市客运交通带来一定压力。
2.京津冀交通发展特征
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建立,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枢纽的公路网络,高速公路起到骨架作用且增长迅速,密度为2.87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网密度较高,达到3.54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铁路网络清晰,大秦、朔黄、邯长为运煤主通道,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唐山、衡水为铁路路网枢纽;区域已形成以首都国际机场为核心,天津、石家庄等机场为补充的区域民航机场格局;形成以天津港、秦皇岛港为中心,黄骅、京唐等专业港口为补充的沿海港口体系。区域交通设施投资增长迅猛,两市一省交通投资增长均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为运输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京津冀地区客货运输发展迅速,至2010年底,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22.4亿人次、11.3亿吨;铁路客货运量为1.8亿人次、2.8亿吨;机场吞吐量超过8430万人次;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1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1300万标箱。区域各运输方式之间有待协调,公路运输在客货运输中均占主导地位,民航、水运发展迅速,铁路运输增长速度慢,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呈逐年萎缩趋势。
区域交通通道与对外联系强度存在差异,对外经济联系方向依次是山东、山西、辽宁和河南,北京、天津与华东、东北交通设施支撑与城市联系强度相匹配,而北京与华中南、西南设施支撑与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有差异,天津缺乏与西部腹地联系的通道;区域内各城市交通联系通道与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基本吻合,但这些交通设施叠加了过境交通、区域对外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造成局部地区(特别是京津、京石、石太通道)交通压力大。
区域内部交通发展差异显著,京津两地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密度是河北的2~4倍;与人口规模相比,天津客运出行强度偏低;与经济总量相类比,天津货运强度大,北京货运强度小;这些特征均与产业布局和转移关系密切,与区域发展趋势相吻合。北京占区域民航客运份额的88%,天津港占区域港口吞吐量的41%,集装箱份额占78%,区域民航、集装箱运输集中度高。
与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30中国牛仔服装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pptx
-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doc VIP
- 个人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含政治表现、最满意、主要特点、不足.pdf VIP
- 新22J09 附属建筑-标准图集.docx VIP
- 世界各国语言.doc VIP
- 《新媒体传播》课件.ppt VIP
- 2025年安全员c2考试试题库(答案+解析).docx
- GBT45001-2020SO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