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如何填报2015版所得税预缴申报表.doc

小微企业如何填报2015版所得税预缴申报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微企业如何填报2015版所得税预缴申报表 窗体底端 点击数:250发布日期:2015-07-23 11:57:04最后更新日期:2015-07-23 18:05:38【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 ?自2015年7月1日起,新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启用。国家税务总局以2015年第31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2015年版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完善了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的链条。为便于小微企业在预缴时就能提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增添了“小型微利企业判定”以及“四项指标”等栏次。不同征收方式的小型微利企业填写报表时应关注哪些事项?   查账征收方式的纳税申报表填报   一、实行查账征收,本年按实际利润额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5年版)》(简称“A类预缴申报表”)。如图:   “实际利润额”为: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征税收入和税基减免应纳税所得额—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调减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一)预缴时当期的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过20万元(含),享受减半征税政策的纳税人,先填报《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栏,填报“A类预缴申报表”第9行“实际利润额”×15%的积;同时在附表3的第3行“减半征税”栏填写“实际利润额”×10%的积。   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超过20万元的,应停止享受减半征税优惠政策而改按20%的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   (二)预缴时当期的累计实际利润超过20万元但不超过30万(含),享受减低税率政策的纳税人,在《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栏,填报“A类预缴申报表”第9行“实际利润额”×5%的积。   (三)《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以及其他行次合计后的金额,即为按照税收规定在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再填到“A类预缴申报表”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的“本期金额”栏内。   二、实行查账征收,本年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填报“A类预缴申报表”。   第19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金额”栏次内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期金额”栏次内不填金额。   第20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按月度预缴的纳税人,第20行“本期金额”=第19行×1/12;按季度预缴的纳税人,第20行“本期金额”=第19行×1/4。   (一)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享受减半征税政策的纳税人,全年可按减半征税的优惠政策预缴。先填报《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栏内,填报“A类预缴申报表”第20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15%的积;同时在附表3的第3行“减半征税”栏内填写“A类预缴申报表”第20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10%的积。   (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万元但不超过30万元(含)的,全年可按减低税率的优惠政策预缴,在《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金额栏内,填报“A类预缴申报表”第20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5%的积。   (三)将《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与其他行次合计后的金额,作为按照税收规定在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填报至“A类预缴申报表”第23行“减免所得税额”的“本期金额”栏内。   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申报表填报   一、实行核定征收且系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申报和年度汇算清缴时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简称“B类预缴申报表”)。如图: ???????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   第11行“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第9行“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第1行“收入总额”为: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第2行“不征税收入”为:计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第3行“免税收入”为: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包括: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持有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本期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符合税收规定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