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羊毛染色技术的研究 ——物理化学课题研究 背景 羊毛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蛋白质纤维, 以其丰满的手感, 优良的吸湿性、弹性、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以及独特的成衣效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羊毛表面被有定向摩擦效应的鳞片层覆盖,呈疏水性质, 染液不易润湿, 阻碍了染料的吸附和扩散, 难以上染。特别是一些亲和力不高的染料, 残液中染料浓度含量高, 污水处理较难。 1.低温等离子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以其清洁、快速和对羊毛损伤少而倍受关注。等离子体处理只作用于羊毛纤维表面极浅的一层( 30 ~ 50nm ), 从而使纤维原有的优点几乎不变。 羊毛纤维在等离子体处理时, 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 其鳞片表面分子的部分化学键断开, 与等离子体中的氧自由基、氮自由基结合, 形成含氧、含氮的极性基团。这就使纤维分子间力增加,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摩擦系数。另外羊毛纤维表面分子中, 某些碳原子的化学键被打断, 碳原子游离出来与等离子体中的氧基结合成CO或CO2 被排放, 使鳞片表面留下空缺而变得坑坑洼洼,这就是等离子体所谓的“刻蚀”作用。在上述作用过程中, 羊毛纤维被进行了一次“清洗”, 表面老化的、易脱落的角质细胞被大量“洗掉”, 相当于除去了纤维间产生滑动摩擦的介质, 使摩擦力增大 1.低温等离子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羊毛, 可改变羊毛表面的化学组分, 使羊毛表面增加极性基团 使纺织品表面粗糙化, 减少对光的表面反射, 提高染色织物的表观深度和染色浓度 织物比表面积的增加, 有利于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 增加对染料的吸收 羊毛表面形成的刻蚀效应, 破坏了鳞片层胱氨酸中二硫键, 使其断裂形成磺基丙氨酸或氧化后形成硫代磺酸盐, 提高了羊毛纤维表面的亲水性和极性, 改善了润湿性, 提高了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 由于破坏鳞片层胱氨酸中二硫键, 致使羊毛染色壁障被破坏, 使染料分子容易进入纤维内部 染色时渗透性增强, 容易吸附染料, 因此初染温度降低, 染色速率提高 等离子体的物理破坏作用(表面刻蚀) 使鳞片变软, 染色时纤维容易润湿和溶胀, 染料分子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 并扩散进入纤维内部, 使上染速率明显提高, 平衡上染时间大大缩短, 对处理样颜色光泽起增深作用 2.超声波技术 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超声波技术在纺织品湿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从应用效果和经济的角度考虑, 超声波应用于染色最为有利。它可以降低染色温度、增加染色深度、缩短染色时间、节约染料、减少污染, 尤其是对疏水性纤维在水溶液中染色的作用十分显著。 2.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作用于纤维时, 在纤维无定形区的空隙产生应力、应变能的集中, 引起裂纹的扩展形成新表面, 即无定形区的空隙加大。同时, 由于超声波的作用, 产生纤维表面的微观滑移而形成疲劳源, 在纤维的表面刻蚀出微孔, 使羊毛鳞片变钝, 尖部受损, 鳞片层之间开裂, 削弱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内的氢键作用, 膨润性增加, 纤维中有足够大的空隙使染料分子更容易扩散进入内部, 使染料平衡上染百分率提高, 上染速率加快, 提高了羊毛的可染性。 3.助剂增溶染色技术(4类) (1)第一类是利用助剂的溶胀作用,使羊毛在较低的温度区间就发生膨胀,以利于染料及酸剂的进入,将上染区间前移。这类助剂的溶胀作用,实际上属于对羊毛的润湿渗透作用,是界面作用。用量较多,在羊毛染色工艺及纤维强力方面,对纤维影响不大; (2)第二类是有机还原剂类助剂主要是领先打开羊毛纤维的二硫键及部分肽键,增加大量的染座。由于羊毛表面鳞片层相对含硫较多,因此这类助剂主要作用于羊毛表面鳞片,因为大大增加了纤维与染料的亲和性,使上染区间前移完成低温上染。缺点:助剂则实际上是化学作用,对纤维有一定的破坏,易使纤维脆损。从保护羊毛特性的角度考虑,在染色方面应避免化学作用; 3.助剂增溶染色技术(4类) (3)第二类助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助剂分子与羊毛纤维有特殊的亲和力,在显微外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包覆纤维,同时这层薄膜对染料也有很好的亲和力。通过这层薄膜对两者的亲和作用使纤维和染料在低温时就均匀吸附,有利于在温度升高时,帮助染料迅速转移到纤维内部完成上染。 优点:由于这类助剂帮助染料克服了上染时的势能,因而从染料在纤维与溶液间分布的角度考察,是使上染区间前移了。只是上染初期属于环染,随着温度的升高,染料逐渐转移至纤维内部,由环染变成透染。 缺点:第二类助剂的包覆作用,就助剂的分子结构而言有相当的难度,也符合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但在应用方面控制用量要求严格,过少不能成膜,过多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适配改造成本评估规范》.pdf
- 中国行业标准 YY/T 1939-2024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重组C因子法.pdf
- 各类游资炒股心法及感悟,套利模式.pdf
- 【客户管理】龙湖客户细分及工作模式分享精华篇-102p.pptx
- 学校智慧平台管理制度范文.docx VIP
- ASME中国制造-ISO12944-5-2018 中文译稿 第5部分 防护涂料体系.pdf
- 《诫子书》公开课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可打印】.doc
- 关于《佛山市市级财政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概算预算结算.doc
- 二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强化练习(一).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