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材料钢的组织与控制课件.ppt
关于这些组织的强化作用,提供的资料有矛盾,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双相不锈钢(A+δ-Fe),其强度变化符合Hall-Petch 关系,与晶粒尺寸有关: σ0.2=α+b*d-1/2+c (δ) δ为δ-Fe的体积分量。 另一种认为,强度变化适合于混合规则,如F+P, B+M, F+M。 在F+P中, 当P量由0%~100%时,混合组织的屈服强度表达式如下: σs=fα1/3σsα+(1- fα1/3) σsp 注意:体积分量以f1/3来表示;又,式中σsp通常并不保持恒定,所以另外也承认Hall-Petch 公式的有效性 σsp=σi+k s0-n s0为α+P中P的层片间距,k为常数;σi为纯铁素体F时的σsα,n=1或n=1/2 如果双相组织由两个强韧性相差悬殊的相所组成,并在其中一个相形成时显示较大的比容改变(如M形成),则应该考虑到高强度相对于低强度相的塑性变形的约束作用,从而引起低强度相的额外的加工硬化,这是一种相变导致的应变硬化。 σsMix=f1σsⅠ+(1- f1) σsⅡ σsⅡ=σi+k dⅡ-n σsⅠ=θσsⅠ f1为低强相体积分量,σsⅠ是低强度相的屈服强度,σsⅡ是高强度相的体积分数,dⅡ为高强相有效晶粒尺寸, θ称作平均塑性形变约束系数。 3.6.5 碳化物粒子的强化作用 在回火或时效过程中间隙固溶体的碳化物沉淀,对回火组织的力学性能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合金中包含着非共格的第二相粒子时,Orowan建议应用下式来估价合金流变应力的改变: σ=σ1+ 4T/ bλp σ1为基体中不存在沉淀相时的流变应力,T为位错线张力,λp为滑移面沉淀粒子间距。 位错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 当位错线的滑移为碳化物析出相所阻碍,并弯曲而处于极限弓形状态(即成半圆环形)时,Kelley-Nicholson基于Nabarro的计算得出位错线张力(T)为: r为泊松比,从而可有: σ=σ1+ 4aμbλp-1 式中: a= 更长时间热处理时,如简单碳素钢经回火后,碳化物粒子明显变粗。回火组织强度将降低,Ashby提出了更为确切的屈服强度计算式: σ0为母相屈服强度,k为常数,r为粒子半径。 碳化物的形状可以是条状、片状以及多面体。不管碳化物的排列方式如何,当单位面积上的碳化物粒子数为NA时,则碳化物间距近似为: λp-1≌(NA)1/2 有必要注意到,碳化物沉淀未必都对屈服强度有大的贡献。在典型的上贝氏体组织中,碳化物是沿近于平行排列的板条铁素体间界分布的。粗大的碳化物粒子或条的间距就等于板条铁素体的宽度。这种分布方式的碳化物沉淀对组织强度的贡献很有限,只有当碳化物的间距小于板条铁素体宽度,碳化物沉淀强化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典型上贝氏体组织中的屈服强度与铁素体半条宽度d(×10-3)和碳化物间距λp有下面关系: n为单位面积内碳化物数目,λp=(πn)-1/2 3.6.6 沉淀粒子与塑性和加工硬化率 (1)可变形粒子不直接地阻挡位错运动,而可为位错所切割,没有因为这类粒子存在而引起大量位错增殖,因而没有明显提高加工硬化率。 二次硬化钢的最大二次硬化现象(二次硬化峰)有趣的发现和解释:是合金元素的共格偏聚,或是间隙原子混合共格偏聚的结果。这时测得的加工硬化率是低的。 (2) 不可形变粒子对加工硬化率的影响要考虑。位错掠过障碍物留下位错圈,使位错得以迅速增殖,使后来的位错更加难以通过,这就明显提高加工硬化率而相应的屈服强度提高不大。 (3)均匀真实应变(εu)取决于流变应力和加工硬化率相对变化,而断裂应变(εT)亦即极限塑性除与均匀应变有关外,主要决定于颈缩后的应变 (εB),但后者则视微孔形成难易程度而定。 可形变粒子没有引起加工硬化率明显改变,但提高流变应力,因而减少均匀真实应变,不可形变粒子的加工硬化率增高作用大于流变应力,推迟塑性失稳,可略有改善εu,至少不引起εu的大的降落。如果沉淀量很少,钢可以得到沉淀粒子增高流变应力的好处,但加工硬化率变化不大,反而使εu下降。 总的来说,第二相沉淀强化危害极限塑性εT,这是因为第二相粒子常以本身的断裂,或粒子与基体间的脱开作为诱发微孔的地点,从而降低颈缩后应变,以致断裂。 (a)第二相粒子数目越多,提高流变应力越显著,而加工硬化率改变不大,致使εT 降低。 (b)呈片状的第二相沉淀对εT的损害大,呈球形的损害 小 。 (c)均匀分布的第二相沉淀对极限塑性的消弱小。 (d)沉淀相沿晶界的连续偏聚,特别是网状析出降低晶粒间的聚合力,明显危害εT。 (4)不可形变第二相与基体的间界面常可出现位错或位错圈的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