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课数学与艺术:艺术中的数学1课件.pptVIP

高中数学选修课数学与艺术:艺术中的数学1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选修课数学与艺术:艺术中的数学1课件.ppt

0-2 数学教学的反思 “在进入大学前的十载岁月里,我未接触到应试数学的半点光彩。我们始终向着高考这个终点在一程程地接力跑,手中的接力棒是学校里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当我们抵达终点时,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而那比赛中象征传递延续的接力棒则早已被人遗忘。这就是我所学的数学,为分数而做、为功利而学。” (英语系) 0-2 数学教学的反思 “从小学到高中,在我看来,数学不过是升级、升学的一项负担、一条枷锁。只不过有时候我可以用还看得过去的数学成绩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称赞和家长的奖励,从而暂时蒙蔽与忘却这一无聊的事实。当然,我并不否认有个别人确实能够在忍受中国陈旧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同时真心喜爱数学,但无论是哪种人,或多或少总会出现过的厌学心理应该能说明:过去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只是让“数学”如童养媳般跟随他人左右,若非有父母之命在身,肯定会被一脚蹬掉。” (中文系) 0-2 数学教学的反思 “从初中开始,就经常听数学老师说‘数学是很美的’。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体会到数学究竟有多美。我对数学的印象也就是数字+符号+定理、公式+草稿纸+埋头苦算。……我学数学唯一感到欣喜的就是每次解出题目,考到高分的时候。从来未曾因看到某一定理、某一公式的美丽而欣喜,实在是没有人给我打开过那扇通往数学之美的大门。” (金融系) 0-2 数学教学的反思 Heppel (1893) 如果又一场洪水爆发 请飞到这里来避一下 即使整个世界被淹没 这本书依然会干巴巴 M·克莱因(M. Kline, 1908-1992) 从一流数学诞生开始,数学家花了一千年才得到负数概念,又花了一千年才接受负数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学生学习负数时必定会遇到困难。 0-2 数学教学的反思 M·克莱因对美国的“新数运动”的批判: “数学家花了几千年时间才理解无理数,而我们竟贸然给中学生讲戴德金分割。数学家花了三百年才理解复数,而我们竟马上就教给学生复数是一个有序实数对。数学家花了约一千年才理解负数,但现在我们却只能说负数是一个有序自然数对。从伽利略到狄利克雷,数学家一直绞尽脑汁去理解函数的概念,但现在却由定义域、值域和有序对(第一个数相同时第二个数也必须相同)来玩弄把戏。从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开始直到韦达和笛卡儿,没有一个数学家能意识到字母可用来代表一类数,但现在却通过简单的集合思想马上产生了集合这个概念。” (一)数学中的艺术     神奇的6174——黑洞数     1+3+…+(2n-1)= n^2 (二)艺术中的数学——美的标准 (5)天工造物耐人寻味 1、天体运行轨道 2、蜂窝的构造 从正面看,蜂房是由一些正六边形所组成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20度. 更有趣的是蜂房的底部,原来蜂房并非六角棱柱体,它的底部是由三个全等菱形拼起来的,而整个蜂巢就是由两排这样的蜂房,底部和底部相嵌接而构成。   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曾去测量过蜂窝。他发现所有蜂房底部菱形的一个钝角都是109°28′,另一个锐角都是其补角,即70°32′。 瑞士数学家克尼格精心计算: 菱形两个角109°26′ 和70°34′   建造同样的体积,用料最省,钝角都是109°28′,另一个锐角都是其补角,即70°32′ 达芬奇首当执牛。达芬奇本身就是历史上最伟大艺术家和科学家。艺术和科学在他的画布完美结合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人体比例的一幅画(Vitruvian Man) (1)数学是作为工具的利用. “绘画是一门科学。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画,就此为止。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依靠面以表现可见物体的形状。”——绘画的抽象就是几何。 《蒙娜丽莎》 《岩间圣母》 传世杰作《最后的晚餐》利用两边的矩形通过梯度实现透视的效果,使后面的远景延伸到无限,而前排的人物以耶稣为中心,对称排开,却动作表情不一,使得画面既平静又动荡。 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这是拉斐尔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这幅画现展于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厅。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21 May 1471 – 6 April 1528),是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北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版画、油画以及素描作品。他同时是名数学家。 (2)数学元素渗透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