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二轮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专题卷.docVIP

2015届二轮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专题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二轮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专题卷.doc

2015届二轮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专题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5·四川广元统考)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解析 观察图可知,从骨、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制农具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由粗放到精耕细作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之后中国农具以铁器为主,B项错误;C、D两项题中体现不出。 答案 A 2.(2015·浙江嘉兴调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水排 B.耧车 C.曲辕犁 D.水转翻车 解析 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宋代的水转翻车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项错误。 答案 B 3.(2015·江苏南通调研)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解析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家庭手工业,并在市场上销售,故D项正确;“西门卖丝”可见手工产品质量不一定低下,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故B项错误;题干说明农民家庭生活很忙碌,故C项错误。 答案 D 4.(2015·新疆乌鲁木齐测验)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解析 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总体上数量较少,且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属于“细长”者,故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粗壮的一端,A项错误;小农经济社会下的家庭手工业数量庞大,是粗壮的另一端,B项错误;D项明清时期才出现,可排除。 答案 C 5.(2015·陕西宝鸡质检)“美金”“恶金”二词,出自《国语》等先秦古籍,有学者认为:“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假如这样的推断符合史实,那时恶金主要会用于制造(  ) A.礼器 B.兵器 C.农具 D.食具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质量好的金属用来制造兵器,质量较差的金属用于制作农具进行农田耕作,夏商周时期青铜多用于制作礼器、兵器、食具,青铜农具很少,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 C 6.(2015·湖南永州模拟)“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  )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解析 据题干可判断,题干所指为纺织生产活动,且应该是棉纺织,从时间段“元”来看,应该不是民间手工工场,故C项正确;A、B两项的原料同材料中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所述现象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 答案 C 7.(2015·浙江联考)读下图,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  ) A.丝织业兴起 B.规定商人入市籍 C.出现铁犁牛耕 D.推行均田制 解析 观察图可判断当时推行郡国并行制,由此确定时代为西汉,西汉规定商人入市籍,故B项正确;丝织业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故C项错误;北魏开始推行均田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5·陕西五校模拟)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反映了(  ) A.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 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 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 D.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唐代不允许超越坊市界限,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故D项正确。A项中“坊市混杂”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故排除;B项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与材料中城市管理制度不能完全对应,也排除;坊市是“楼阁建筑”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答案 D 9.(2015·湖北孝感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