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地缘政治因素.pptVIP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地缘政治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地缘政治因素.ppt

日本的地緣戰略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地緣政治因素 日本島國的地理特性 一、島國的特性使日本得以長期保持其政治的獨立,發展其獨特的文化與傳統。 二、在近代交通科技的發達下,海洋變成為一意的交通路線,使日本得地利之便,吸收西洋文明。 日本歷史文化的傳統與特色 一、連綿性:日本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無論國土、民族、統治者等國家構成的要素,均無顯著變更或斷絕。 二、模仿性:日本民族性有吸收外來文化的特性,日本文化室外來先進文化為典範而形成的。 三、融合性:外來文化一旦被日本吸收後,便與日本傳統文化融合,形成新的日本文化。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政治社會 一、典型的君主政治: 二、複和式的聯邦國家: 三、封建的國家: 四、階級制度: 五、集權的警察國家: 影響日本深遠的兩次改革 大化革新:(645-707 ) 受中國隋唐文化影響,使日本民族脫離部落時期,對日本文化的開拓、典章制度的建立、道德風俗的形成。 明治維新:(1853-1858) 受西洋文化影響,使日本施行中央集權,實施憲政,富國強兵。 明治維新與「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第十五代幕府將軍慶喜以政權奉還天皇,江戶幕府正式結束。 未經長期戰爭,避免流血慘劇,亦未使國家淪為國際鬥爭的犧牲品,為現代日本奠定穩定的社會基礎。迅速接受西方文化的成果。 日本演進成為產業國家的特性 明治維新是一種不徹底的由上而下的改革:封建勢力未完全掃除,未能建立歐美式的民主政治。 封建領主一變而為新的企業家:在官僚制度的保護下利用低廉的勞力與先進國家商品抗衡。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不足、國民貧窮,缺乏購買力,必須向國外尋求原料及市場。 日本的政治地理特性 一、資源缺乏造成向外發展的原動力: 二、大型島國的特性: 三、大陸政策: 資源缺乏造成向外發展的原動力 明治維新之後,隨著國家政治的安定、經濟的發達,人口快速成長,工業革命爆發後,對於工業資源的需求快速增加,由於日本的礦產資源不足,必須仰賴從周邊資源豐富的國家進口。然而由於工業原料的受制於人,對日本的經濟猶如緊箍咒一般,如何確保原料來源的固定與廉價,就成了日本的首要國家利益之所在。此時,中國東北以及西太平洋資源豐厚的國家,就成了日本覬覦的對象。 日本大型島國的特性 1 ?????? 由於日本為一海島型國家,在軍事上,寬闊的大海、惡劣的海象成為其國防上的馬其諾防線,由於缺少外敵的刺激,日本的海權實力並未積極的發展,反而因戰亂來自內部,所以在傳統上,日本是一個以陸軍為主的國家。 日本大型島國的特性 2 西方勢力東漸後,有感於歐美先進國家的船堅砲利,引起日本的明治維新,隨著經濟與整體國力的快速發展,日本在海軍實力的發展亦不遺餘力,然而其與歐亞大陸另一頭,地理位置極為相似的英國,在認知上卻有重大的差異。日本發展海軍的目的是為了配合陸軍在亞洲大陸用兵所需,以確保海上補給線的安全。所以,日本的眼光是放在亞洲大陸上,企圖在亞洲大陸上與陸權國家一決雌雄。 日本的大陸政策 「大陸政策」乃泛指近代日本對亞洲大陸的擴張思想與侵略行動,其侵略的主要對象為中國與朝鮮。大陸政策最初的起因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為對抗保守勢力所採取的調虎離山之計,亦即藉對外征討,以消弭內亂的權謀策略。然而此一政策亦充分表現日本的潛在心理,希望不斷利用對外危機情勢,藉以鼓動風潮造成時勢,以建立國人共識,以達成雄飛大陸的目標。到後來逐漸演變為以帝國主義為本質的侵略主義。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地緣政治考量 一、在中國戰場陷入泥淖: 二、為確保工業生產資源的來源: 三、受德國地緣政治學說的鼓舞: 四、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理想: 五、及為爭奪太平洋霸權 : 日本的地緣戰略誤判 ??? 一、未能體認島國的安全前提,在海權的確保: 二、日本的政治地理條件不足: 三、對德國戰爭實力的誤判: 四、錯估美國的地緣政治潛力: 日本突襲珍珠港的原因 1 一、由國家戰略的觀點:日本為完成重要工業資源自給自足的需求,爭取理想的生存空間,企圖以侵略的手段建立虛妄的「大東亞共榮圈」; 二、由聯盟戰略的觀點:日本為配合軸心國在歐洲戰場的作戰而在亞洲掀起太平洋戰爭,以牽制美國,得以分享軸心國在東亞的戰利品(東南亞殖民地)。 日本突襲珍珠港的原因 2 三、就軍事戰略觀點:為孤立東南亞主戰場,必須在支戰場上給予美軍太平洋艦隊沈重一擊,使美國海軍半年內無法介入太平洋戰爭,有利日本能完成對東南亞地區的佔領; 四、為達成以上各高階層的戰略目的,偷襲珍珠港此一海軍軍種戰略成為最後必要的軍事行動。 二戰後美國的亞太地緣戰略 一、美國希望留在亞洲,制衡陸權大國: 二、控制亞洲領海及其附近島嶼: (一)鏈島戰略的目的: 1.制止共黨國家海軍進入太平洋。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