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集中注意力訓練:注意力集中有助於學習。 2.改善消極被動:豐富教材、多用媒體、家長參與。 3.增加自我控制力:學習放鬆、學習如何分解、自我省思。 參考資料: 1.p.S你沒有注意聽我說: 心理出版社 Eleanor著 2.如何幫助情緒困擾的孩子: 遠流出版事業 鄭信雄醫師著 3.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遠流出版事業 亞瑟蘭博士著 4.網路參考資料 ENDING…..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一.定義 「情緒障礙」泛指兒童或青少年持續性的表現外向性的攻擊、反抗、衝動、過動等行為 ,內向性的退縮、畏懼、焦慮、憂鬱等行為,或其他精神疾病等問題,以致造成個人在生活、學業、人際關係和工作等方面的顯著困難,而需提供特殊教育與相關服務者,嚴重情緒障礙,指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認識一個孩子需要了解他的個性及環境,孩子有些會有很正常的行為出現,但有時候卻是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行為動作,所以要加以去做觀察這樣才能來了解一個孩子他是如何生存的。 有時候孩子有些焦慮是需要協助扶持的,我們要換個角度來想站在孩子的身上去找尋這些問題。 二.類別 民國87年教育部頒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 對嚴重情緒障礙的界定,依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情緒障礙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1.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幼兒最常見的行為障礙之一。學齡幼兒的患病率一般為3%~5%,男女比例為(4~9)︰1 ADHD者通常具有注意力不能集中、過動、及衝動三種症狀:三種症狀出現之有無與多寡情況,ADHD者可分為注意力不良型、過動-衝動型、複合型。 2.焦慮性疾患: 焦慮性疾患有多種類型: 與孩子的先天體質有關,譬如他可能比較神經質或有敏感性體質,所以怕毛毛蟲、要開燈才能睡覺或要有人陪等等,這些孩子小時候可能會有拒/懼學症,長大後,可能就會出現恐慌症、強迫症。最後一種就是過動兒 (1)特定對象恐懼症:害怕特定對象或情境,例如:某些動物、高處、暗處、 打雷和閃電、飛行、打針及血等。 (2)社交恐懼症:害怕參與社交活動與陌生人相處;拒絕從事日常活動,害怕 丟臉不敢有表現。 (3)分離焦慮:當父母及主要依附對象和親人離開時,就會顯的焦慮不安所以 會有極大的情緒反應。 (4)廣泛性焦慮:不論在什麼情境中,都無法控制焦慮。 (5)強迫症:強迫思想和行為 3.情感性疾患:情感性疾患者以情感障礙為主,可能有其他思想、行為及生理症狀;病程有週期性發作。 (1)低落性情感疾患。 (2)重鬱症。 (3)雙極性疾患:躁症或混合發作。 4.精神性疾患:精神性疾患者常出現不適當的情緒表現、講話怪異及行為 異常、幻覺和妄想,和同儕比較起來較不尋常。 三.出現率 1.從教師、同儕和學生本身的調查,估計約10%的學齡兒童、青少年有情緒障礙的問題。 2.美國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研究發現介於17-22%的兒童和青少年需要情緒與行為困難之處理,12%的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也有這些問題,情況較嚴重者佔12%半數人數。 3.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情緒障礙學生應6-10%之間。 四.成因 遺傳、生理、心理、壓力、疾病、藥物、性格、環境這些都會有所影響。 五.身心特質 人際關係方面: 人際關係能力欠佳、經常發脾氣、攻擊他人,所以無法與周遭的人或物建立較妥善互動關係。 行為適應方面: 控制能力較弱、常發脾氣,對外在事物表現出漠不關心、經常喜怒無常,且不合情境及時宜,以自傷、攻擊、破壞做最直接的表現。同時常會重複做一些不自覺而可能有象徵意義的舉動 如:搖頭、抓髮、擺身、扭衣角‥‥等 對外互動的能力不佳,有時候的情緒反應太過於激烈會選擇攻擊他人,所以無法與週遭的人可以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無法自己打理生活;食衣住行的需求不能自我處理, 表達能力不佳所以表達出來的方式也不知是在訴說些什麼。 也因為無法說出自己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會產生一些所謂防備攻擊性的動 作來表示自己的不喜歡。 六.教學輔導策略 學習的行為教學: 告訴孩子,現在要做些什麼提供適當的教材交孩子們,以減少學習挫折感,但是要有耐心的教才能孩子們感受到安全感。及對於孩子不當的情緒反應,並找出問題改善,一步一步的來做改變。 人際行為教學: 1.可以透過遊戲活動來做團體的互動交流。 2.先從同儕、老師及社會的接納來加以鼓勵與支持,教孩子在溝通上,最好先了解原因再來慢慢給予溝通,這種孩子是需要肯定與 自信的。也可以藉由與同儕在一起的互動方式,來給鼓勵釋出友誼的微笑,讓孩子不會害怕及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