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生态与保育-明道大学MDU.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自然生态与保育-明道大学MDU.ppt

海洋自然生態與保育報告 組長:鄭傑仁 組員:陳鑫昀、許文展、顏耿暉、孫壬凱、郭庭輔 目錄 1. 探討海洋生態及海洋環境之關係 ...............3~10 2. 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影響 ...............11~25 3. 如何維護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26~28 台灣海洋生態及海洋環境之關係 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幾乎每個縣都有接觸到海洋,島上的居民跟海的關係非常密切,除了陸地上的種植的 糧食及豢養的肉類食物外,海中的魚、蝦及蟹等也是我們主要的食物來源,此外,以前日常生活常用的鹽,也是在海邊曬海水曬出來的,除此之外,在觀光旅遊上的貢獻,也是不勝枚舉,這是因為台灣的海洋環境充滿著多樣性,才能帶給生活在島上的人民如此豐富的資源。台灣在世界地圖的位置在北半球裡,靠近太平洋的西邊,它的地理位置在東經120度到122度,北緯22度到25度,北迴歸線通過台灣的花蓮及嘉義,是處於亞熱帶氣候的區域,冬暖夏涼又帶著些許濕氣,海洋環境可大致分為東西兩邊,台灣東部濱臨太平洋,水深相當深,常常可以達到幾千公尺,西部則面台灣海峽,水深較淺,約200多公尺,北部海域和大陸的東海相接,南部則與巴士海峽相鄰。 冬天時,台灣有東北季風的吹拂,而夏天則有西南季風影響,造成海面擾動混合均勻,在海裡更有終年不斷的海流經過台灣的海域,帶動海域中整個海水水團的移動,在這樣的交替作用下,波浪、湧浪複雜多變,水中溶氧充足,外海水質佳,近岸海灣內則潮汐海流平緩且穩定。台灣海域因為緯度的關係,整年陽光照射充足,溫度適中,更是許多海洋生物喜愛的棲息地,北方魚群會集體遷移南下渡過寒冷的冬天,南方魚則會北上避 暑,魚的種類數量就會相當高,陸地營養鹽、有機質沖刷旺盛,加上沿海及海底湧升流區營養鹽充足,海洋植物群基礎生產力高,浮游生物密度也相當高,各項營造生態環境因子優良,因此台灣海域生物種類數量高、生物量大,擁有世界各地都羡慕的活潑繽紛的海洋生態。 台灣沿岸環境也是相當複雜多變的,而海岸受到海陸交錯的影響,也是一個生命力強盛的區域,在其中生存的生物多樣性則相當豐富而,在不同的生態系內,生物的種 類及生存都大不相同,台灣的沿岸生態系可區分為三類:岩礁生態系、河口溼地及灘地生態系以及珊瑚礁生態系。岩礁生態系大多出現在台灣的東部及東北部,河口 溼地及灘地生態系大多為北部、西部沿海或河流出海口一帶,珊瑚礁生態系則以南部或離島居多(圖1)。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夏季常有颱風經過以及西南氣流帶 來降雨及風,冬天則有由北方南下而來的東北季風,使得台灣周圍海面終年都有因大氣運動帶動水體流動的情形,大部份會造成海面上的湧浪,湧浪至岸邊破碎形成 沿岸流,造成漂砂,也提供海洋生物能量。 台灣的東西部海域皆有強勁海流,周圍海流可分為三個不同之系統即中國沿岸流、台灣暖流及西南季風吹送流(圖1)。整體而言,以往北流為主要特徵,中國沿岸 流自北方高緯度沿中國沿岸南下,冬季時由於東北季風助長,使此海流流向中國南海,但因台灣海峽北部地形像個瓶頸,部份北方下來之沿岸冷水在馬祖附近轉而東 向流向台灣東北角海域;夏季則因西南季風抵消無法流入台灣海峽。東部有由赤道北上而來溫暖而快速的深海洋流,它的流速可達2公尺/秒,換句話說,是比一般 人走路稍快的速度來移動的(7.2公里/小時),而它的寬約有100公里,深度達700公尺,俗稱叫做“黑潮”而台灣海峽內也有另一股北上的海流。除此之 外,台灣海域還有垂直移動的水流,在宜蘭海域、台灣東北海域,沿二百米等深線一直到釣魚台列島一帶形成湧升流現象,使浮流生物密度奇高,使得這些區域成為 重要的漁場。 台灣東部及西部的潮汐變化不同,潮流既是沿岸海水因潮汐漲退之間的水平運動,在近岸海域,潮流的方向一般隨時間變化而逐漸轉換成週期性的迴轉運動,台灣海峽的潮流一般呈橢圓形迴轉,潮流漲潮時由台灣的南北兩端流向中間,退潮時流向相反,流速20~40cm/sec。 水流流動使得底層及表水層水域生物能連繫成一個食物網;表層生物所生產的能量會藉由水流帶至水底給底層生物利用,亦為濾食性生物運帶食物,而底部的有機物質則會被水流帶動成為表層生物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將一些廢物移走,如此一來,便使水域中的營養物質不斷循環。 台灣附近的海底地形相當複雜,在世界很難找得擁有這麼多種類型的海底地形的區域。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棚的東南邊緣,西側為台灣海峽,平均水深約60公尺,海底平緩,底質除澎湖群島玄武岩外,其餘為沙質,海峽南部屬南海,愈往南水深達3,000公尺,東側面臨太平洋,海岸陡峻,坡度急遽下降至4,000公尺以 下,其中琉球海溝更深達7,000公尺,因此東部陡立岩岸和西部平原地形成對比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