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31张).PPT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31张).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向1】? 戈尔巴乔夫曾用斯大林模式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这说明戈尔巴乔夫 (  )。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从戈尔巴乔夫的观点来看,苏联的70年不是“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否定了苏联的政治制度,视其为没有“自由”,没有“民主”。 答案 B 热点背景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苏联发生剧变,二是不断深入改革和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两件事发生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是这两个国家本身历史发展的产物。 【典例2】 阅读“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两国粮食产量呈现新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革 A.苏联人口出生率锐减,劳动力的缺乏影响了粮食产量 B.中国劳动力充裕、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C.苏联领导人更换频繁,政局不稳导致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 D.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原苏联经济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 思路导图 答案 D 【考向2】? 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解析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是从农村经济开始的。 答案 A 【学习思考】 1.(P141)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成效如何? 答案提示 (1)在工业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经济管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改革为块块管理,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项改革改变了高度的集中管理,但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主义、地区本位主义,全国经济宏观失控,工业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没有扭转,反而加剧。 (2)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有: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整体来看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虽有盲目冒进的现象,但总体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对国际共运有巨大影响。 答案提示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解体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2.(P144)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和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苏 联解体的原因的认识。 (P145)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 答案提示 (1)特点:①试图打破斯大林模式。②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2)认识:①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致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自我测评】 (P146)阅读以上两段材料,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以及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认识。 答案提示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材料阅读与思考】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伴着瑟瑟寒风在克里姆林宫黯然下降。莫斯科,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从此由前苏联的首都变成了俄罗斯的首都。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釜底抽薪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 请思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是釜底抽薪的改革?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