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17例临床体会.docVIP

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17例临床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17例临床体会.doc

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17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患者均给予自拟退热方(生石膏、知母、柴胡、柴葛根、银花 、连翘、羌活、黄芩、赤芍、丹皮、甘草)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自拟退热方治疗不明原因高热,退热快且不易反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拟退热方;高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36-01   高热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急,传变快,病人自觉热甚,或恶热,喜弃衣被,扪之肌肤烙手,测体温在39℃以上者,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面赤,汗多,烦渴饮冷,呼吸深快,舌红苔黄,脉数,对于不明原因高热临床上运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短时间内体温下降,但体温易反复,长期疗效则较差。笔者运用自拟退热方治疗高热急症17例,临床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7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年龄16~62岁,男11例,女6例,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1周,体温 39~42℃,曾行三大常规、肝功、血培养、痰培养、血沉、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肥达反应、骨髓穿刺涂片、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原因的患者。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自拟退热方治疗,基本方药:生石膏40g(先煎), 知母12g,柴胡15g,柴葛根12g,银花15g,连翘15g,羌活12g,黄芩10g,赤芍10g,丹皮10g,甘草6g。 随症加减:热扰心神者,加黄连8g,莲子心3g,连翘心8g,以清心解毒;热盛风动者, 加羚羊角3g(冲服),钩藤15g,地龙12g,以凉肝熄风止痉;全身关节疼痛者,加独活15,威灵仙15g,桑枝20g,以祛风通络止痛;伤津者,加人参15g,麦冬12g,石斛12,以滋阴清热;便秘者加生大黄 10 g(后下)、枳实20g, 以通腑泻热导滞;肿瘤者,加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20g,以清热解毒 。石膏先煎30min,每剂煎2两次,取汁 200 ml 左右,早、中、晚及睡前各服 1 次,对体温较高者可少量频服。若1剂后,病愈,不必尽剂;若发热反复者,更服,依前法。并嘱患者多饮水,并停用其他治疗高热的药物。   3疗效标准   有效: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无效:体温未降至正常,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其中退热时间最短为4h, 最长为24h。17例病例中, 6h内退热者为11例, 12h内退热者4例,24h内退热者2例,治愈率 100%。   4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女, 52岁,于2015年5月7日初诊,诉间断发烧1周,体温波动在38.2~40.5℃(腋下)之间,午后热甚,伴心烦,面赤,乏力,身酸痛,小便黄,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认为此乃热在气分,重在清解气分热邪。治疗以自拟退热方加大黄、枳实。具体如下:生石膏40g(先煎), 知母12g,柴胡15g,柴葛根12g,银花15g,连翘15g,羌活12g,黄芩10g,赤芍10g,丹皮10g,大黄10g(后下),枳实15g,甘草6g。 水煎服3剂。于2015年 5月9日二诊:述服2剂药后体温降正常,现稍口干,乏力,不思饮食,余无明显不适。热病必消灼真阴,故前方石膏减量,加人参15g,麦冬12g,石斛12g,木瓜12g,鸡内金15g,水煎服3剂。于2015年5月14日三诊:述发热无反复,热退身凉,神清气爽。   5体会   高热为温病常见症状之一,温热病邪是按照卫、气、营、血的顺序传变的,以温病气分阶段多见,发热症状突出,多为正气不衰,邪气抗盛,邪正相搏所致,高热持续不退,易耗伤精气,损伤脏腑,甚至导致阴竭阳脱而死亡。吴又可曰:“大凡容邪,贵乎早愚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 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2]”。所以尽早在卫、气分阶段驱邪外出,是治疗的关键,而有效控制温热病邪传变的根本方法是卫气同治。自拟退热方中石膏用量较大,取其解肌达透之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谓: “石膏, 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外感有实热者, 放胆用之, 直胜金丹[3]”。知母可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增效;葛根外透肌热,内清郁热,前人称其为太阳阳明“解肌”之药;柴胡味辛性凉,解肌清热,且有舒畅气机之功,可助葛根外透郁热;丹皮、黄芩清泄里热;羌活辛散发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甘草调和诸药。纵观以上,方中银花、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