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墨烯的 制备与应用 王永强 目录 石墨烯的发现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的性能 石墨烯的简单分类 石墨烯的制备 通向 的电梯 石墨烯的发现 曾经有人在《太空电梯》一文中设想: 1)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 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 2)目前,将一个重 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 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3)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科学家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4)科学家研究发 现,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 梯 的大小 相当 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人们设想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两维(2D)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 它可以翘曲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者堆垛成三维的石墨, 因此石墨烯是构成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 是目前最理想的二维纳米材料.。理想的石墨烯结构是平面六边形点阵,可以看作是一层被剥离的石墨分子,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大π键,π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二维石墨烯结构可以看是形成所有sp2杂化碳质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 石墨烯的结构 如果有五边形和七边形存在,则会构成石墨烯的缺陷。 少量的五角元胞细胞会使石墨烯翘曲,12个五角形石墨烯会共同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卷成圆桶形可以用为碳纳米管 。 石墨烯性能简介 光学性能 电学性能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光学性能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吸收2.3%的可见光,即透过率为97.7%。 如图从基底到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的可见光透射率依次相差2.3%。 电学性能 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p轨道电子形成一个大键,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 电子在石墨烯中传输时不易发生散射,迁移率可达200000cm2/(V*s),约为硅中电子迁移率的140倍,其电导率可达104S/m,是室温下导电性最佳的材料。 电学性能 石墨烯的导电性可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进行控制,并可同时获得各种基于石墨烯的衍生物。 双层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呈现出绝缘性。 力学性能 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强度和硬度最高的晶体结构。 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25GPa和1.1TPa。 石墨烯的强度极限为42N/m2.。 热学性能 石墨烯的室温热导率约为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是室温下铜的热导率的10倍多。 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可达2630m2/g。 石墨烯的简单分类 单层石墨烯:指由一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双层石墨烯:指由两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堆垛,AA堆垛,A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多层石墨烯:指由3-10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的制备 1微机械剥离法 2004年,石墨烯的发现者安德烈·盖姆等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制备并观测到单层石墨烯。他们首先用光刻胶将高定向热解石墨转移到玻璃衬底上,然后用透明胶带进行反复粘贴将高定向热解石墨剥离, 随后将粘有石墨烯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超声振荡。再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 单层石墨烯片会由于范德华力或毛细管作用吸附在单晶硅片上, 从而成功地制备了二维的石墨单层。该法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但费时费力, 重复性差,难以大规模制备。 2沉积生长法 沉积生长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绝缘表面(例如SIC)或金属表面(例如Ni)生长石墨烯,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者通过对Si的热解吸附,实现了在以SI终止的单晶6H—SIC的(0001)面上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房屋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与对策.pdf VIP
- 【基恩士】LR-W500(C) 使用说明书 (简体中文).pdf VIP
- 202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依利特MFD3100多波长荧光检测器用户手册.pdf VIP
- 医疗气体系统施工的质量监控重点及监理措施(可编辑word版).doc VIP
- 《西门子接口模块 ET 200M IM 153 2 产品手册 中文超清版》.pdf VIP
- 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习题巩固.doc VIP
- 索尼sony_mdsje480_使用说明书手册.pdf VIP
- 城市管理网格员(中级)考试题库(浓缩300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