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47.ppt
*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典例精讲 例1:“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环境千差万别”,这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 A.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 B.自然条件的差异 C.人文条件的差异 D.地理位置的差异 解析: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也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 答案:A 例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1月份0℃等温线吻合 B.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当 C.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有很大差异,具体见本节的难点提醒。 答案:D ◆释疑解难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少 多 河流含沙量 丰富,季节变化小 较小,季节变化大 河流流量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干湿状况 800mm以上 400~800mm 年降水量 亚热带 暖温带 温度带 0℃以上 0℃以下 1月平均气温 以丘陵为主 以平原为主 主要地形 32°N~34°N以南 32°N~34°N以北 纬度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项目 长江水系(汉水) 黄河水系(渭河) 水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植被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耕作制度 以甘蔗为主 以甜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油菜为主 以花生为主 油料作物 以水稻为主 以小麦为主 粮食作物 以水田为主 以旱地为主 耕地类型 冬季不结冰 冬季结冰 河流结冰期 长 短 河流汛期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2.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①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 ②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 ③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 。 降低 少 下降 3.人类活动也有明显的差异: ①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③经济发展:东部高,西部低。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5.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6.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 。 7.四大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 青藏地区 1.造成“南稻北麦”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俗习惯 B.自然环境 C.人们的爱好 D.经济水平 2.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一致的是( )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⑤1月份0℃等温线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 B D 3.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下列城市中,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西安、广州、哈尔滨 B.长春、沈阳、北京 C.北京、银川、乌鲁木齐 D.石家庄、上海、武汉 C B 5.(2016·云南)我国区域差异显著,某地区黑土广布,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2016·兰州)胡杨林、骆驼刺等耐旱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 A.南方丘陵山地 B.青藏高原地区 C.东北平原地区 D.西北荒漠地区 B D 7.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又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阴山 C.贺兰山 D.冈底斯山 8.划分青藏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与降水 B.地理位置 C.地势与地形 D.人文因素 A C 9.根据下面四首歌的歌词,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 (1)珠穆朗玛,珠穆朗玛,你高耸在人心中,你屹立在蓝天下,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马拉雅…… . (2)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行李。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 . (3)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富饶的花园结瓜果,肥沃的草原放牛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数学复习第五单元三角形第22课时全等三角形课件20170207296.ppt
- 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数学复习第八单元视图投影与变换第33课时平移与旋转课件20170207274.ppt
- 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数学复习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第16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件20170207290.ppt
- 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数学复习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第17课时数据的分析课件20170207291.ppt
- 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数学复习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第18课时概率课件20170207292.ppt
- 南方新课堂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1609180324.doc
- 南方新课堂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609180380.ppt
- 南方新课堂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609180381.ppt
- 南方新课堂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160918038.doc
- 南方新课堂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6091803118.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64.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65.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55.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57.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__东北三饰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58.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__北京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56.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7349.ppt
-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习题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1112136.ppt
- 名师A计划2017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二部分热点专题突破专题七选填问题的偷分技巧课件20170204158.ppt
- 名师测控2017年春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11Howwasyourschooltrip第4课时课件新版人教新目标版20170208180.ppt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2∕T 2382-202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应急规范》.docx VIP
- 消防基层指挥员如何做好初战控火指挥.pptx
- EN IEC 63118-1-2024 用于汽车启动、照明、点火(SLI)应用和辅助用途的12V 锂离⼦⼆次电池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中文版.pdf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pptx
- AutomotiveSPICE_V4.0_中文版(最新版).pdf VIP
- 工程机械焊接结构图.ppt VIP
- 2025年宜昌当阳市招聘工会协理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中职劳动教育教学课件专题四教学课件.pptx VIP
- 财务报表分析(第6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双减课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