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叙说研究之介绍.doc
第一部分 敘說研究之介紹
壹、前言
楊茂秀(2001)認為「故事是整理經驗的典式」。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故事,有的人故事長,有的故事短,有的人故事有頭有尾,發展完整;有的人故事有頭無尾,有的人故事無頭無尾,就當中某一片段。但是,不管如何,只要認真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別人聽,或認真聽人家說故事,都是對人最大的尊重。有了這種由故事帶來的尊重,人與人之間,其它的一切,都容易理解多了。
“Reading the story,reading the world………”我想說的即是:「故事」不只是「故事」,它連結並通往著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它連接著一片廣大的生活經歷。透過讀自己與別人的「故事」,我們得以有機會更「理解」自己或別人的世界,以及自己或別人得以「存有」(being)的歷程;由此,我們可能得以產生對彼此的「尊重」,並使自己與社群處於不斷變化生成(becoming)的狀態。
過去十幾年來,敘說(narrative)和生命故事(life story)的概念逐漸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儼然成為一種新的科學典範。敘說,要呈現的並非客觀的、普遍的真理,而是要提供一種可以作為彼此理解溝通的暫時棲腳處(truces),由此反覆地進入饒富脈絡意義的知識之途,進而尋找可能性的實踐之道(范信賢,2002)。
本文從「什麼是敘說研究」、「如何做敘說研究」、「如何閱讀和分析敘說研究的論文或書籍」等角度來貫串「敘說研究」的論述。
貳、何謂敘說研究
Polkinghorne(1988)認為敘說是一種以故事形式來表達內在思維的組織基模,它可被視為創造故事的過程,故事的認知基模或是這些過程所得到的結果,就是「故事」。簡而言之,敘說以故事形式呈現時,他是以情節為工具,並以時間脈絡將事件與插曲形成故事,主要在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能提供一種將事件展露於讀者眼前的即時感(引自楊宇彥,2000,p.3429)。
許育光(2000)認為敘說研究是以故事為主要理解和呈現的方法;看重敘說資料的整體性和個體獨特的脈絡,以非抽離或切割的方式來建構人的經驗及探尋意義的研究。
林美珠(2000)認為廣義而言,使用或分析敘事素材的研究,即是一種「敘說研究」。在敘說研究中,資料的蒐集是以一種故事的方式被蒐集,像是訪談中的生命故事,或是人類學家在觀察中以敘事方式記下觀察所得,而敘說研究既可以作為研究的目的,亦可作為一種研究的工具。
綜合以上幾位學者對「敘說研究」的各種意涵,「敘說研究」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敘說的形式無所不在的包含了我們的文化和社會,在研究的自然現象中,提供生動的、完整的、深入的描述,來理解脈絡中的人類複雜生命。
叁、背景
歷史背景
Clandinin Connelly(2000, p.2-3)認為敘說性研究受到杜威觀念的影響極深;另一方面提出這新思維的質性研究的貢獻。
(一)杜威:
1、整體性:
杜威所強調的「經驗」在探討敘說研究上,是極為重要的觀念。他認為人類雖然是單獨的個體,但只要個體脫離了所處的社會脈絡,則個體無法真正被理解。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將個別因素以外的社會脈絡影響納進考慮的整體面向。
2、連續性:
杜威認為經驗是連續性(continuity)的,經驗可以衍生出其他經驗,亦可導致更進一步的經驗產生。另外,1980年代初期,當研究小組在研究兩位教師的「個人實務知識」時,發現假如過度將研究焦點專注在分析研究對象所提供的片段零碎的資料上,則喪失對研究整體性的掌握。而如何才能完整再現研究對象的經驗知識思考方式呢? 小組決定向當時研究「隱喻」(metaphors)的心理學者Mark Johnson請益,Johnson聽過他們的疑問後,建議他們「從文化的觀點,完整的說說你們對知識的看法」。而這所謂「完整敘說(Narrative unity)」的觀念,促使研究小組更進一步思索個體經驗的「連續性(continuity)」的建構。
綜而言之,在探究一個問題時,我們除了要來回穿梭於個人、社會和社會周遭環境的關係外,也必須將現在、過去和未來等時間因素納入考量。
(二)研究的貢獻:質性研究的新思維
近年來,使用敘說研究做為探討教育問題的工具,贊成和反對的聲浪兼而有之。如此的情況易發生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但每個領域也不約而同的想在探究方法上超越和移轉。他們有的是採用慎重的歷史方式,也有的是採用以趣聞逸事和敘說為主的方式。
經驗是敘說研究的組成因子,而敘說的思考又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寫下經驗和思考經驗的主要方法。換句話說,敘說的思考是敘說現象的一部份,而敘說方法是敘說現象的一個向度或一部份。所以,我們可以說敘說是社會科學的現象和方法;至於敘說的中心觀點,則因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