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区域经济学》——安琥森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区域的本质—空间经济组织 1
一、区域概念的理解 1
二、经济组织概念的理解 3
三、区域本质的理解 4
1、专业化分工与均质性 4
2、自组织能力 5
3、交易的分层结构与城市等级系统 6
4、监管的层级结构与地方政府 7
四、区域的形成 8
1、城市以及城市体系的形成 8
2、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以及城乡联系 9
3、监管职能分层结构的形成 10
4、自组织能力的形成 11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特征—块状经济 12
一、块状经济的形成 12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13
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14
3、创新能力的区位锁定作用和知识溢出的局部性 14
4、地方政府的补偿作用和地方财政 16
二、块状经济的主要特征 17
1、块状之间的非均衡力以及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17
2、块状经济的重要特征 1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24
一、规模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 24
二、非均衡力及循环累积因果律 26
三、市场开放度强化要素流动性 27
四、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和结构优化的内生化理论 29
五、产业份额决定国民收入地区分配 30
六、二元结构与城乡联系理论 31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32
一、国外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3
二、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6
1、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36
2、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阶段 37
3、90年代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 38
4、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39
第五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40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0
1、经济活动空间分布 40
2、经济活动协调 41
3、区域决策 42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43
1、区域的拓扑性质 43
2、经济活动区位 43
3、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44
4、区际分工与联系 46
5、区域内地域结构的演化 47
6、政府的内生性与政策干预 47
三、内容安排 48
本章小结 49
第二章 生产要素区际流动 52
第一节 非均衡力与循环累积因果链 54
一、区域之间非均衡力的来源 54
1、三种效应和两种作用力 54
2、区域之间非均衡力的构成 55
二、循环累积因果链 55
1、循环累积因果链的形成条件 55
2、循环累积因果链的作用机制 56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 58
一、循环累积因果链 58
二、对称结构(均衡增长模式)的破坏和突破点 59
三、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增长模式)的维持和维持点 61
四、劳动力流动的区域经济含义 62
第三节 资本流动 64
一、循环累积因果链的消失 65
二、初始对称与资本流动 66
1、初始对称结构的稳定性 66
2、三种效应和作用力情况 66
3、区域结构的稳定均衡 67
三、初始非对称与资本流动 68
1、市场规模非对称 68
2、市场开放度非对称 70
3、要素禀赋非对称 71
四、资本流动的区域经济含义 71
第四节 人力资本流动 73
一、循环累积因果链 74
二、区域结构的稳定性 74
本章小结 75
第三章 经济区位及区位选择 79
第一节 区位概述 80
一、区位主体与区位单元 80
二、区位要素 80
1、区内投入要素与区内产出要素 80
2、可转移投入要素与可转移产出要素 81
三、区位要素与区位选择 81
四、区位选择目标和区位选择过程 83
第二节 静态区位选择 84
一、不同区位要素下的不同区位模式与区位选择 84
1、运输导向型区位模式与区位选择 85
2、市场导向型区位模式与区位选择 89
3、聚集导向型区位模式与区位选择 97
4、劳动力导向型区位模式与区位选择 100
二、生产理论与区位选择 101
三、多个市场区位选择 105
第三节 动态区位选择 106
一、区位力 106
二、区位力与区位选择 108
三、区位优势的内生变动 110
1、聚集性循环累积因果链和区位优势的自我强化 110
2、分散性循环累积因果链和区位优势的消失 112
本章小结 113
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模式 115
第一节 凯恩斯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15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115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与逻辑 116
2、哈罗德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116
3、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主要区别和特点 116
二、需求决定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17
第二节 新古典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18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18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主要内容 118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结论 119
二、完全竞争下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20
三、垄断竞争下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创造理论 120
1、资本创造理论的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