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学年历史必修2知识体系要点.docVIP

2011年高一学年历史必修2知识体系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Ⅱ知识体系要点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狩猎——家畜饲养业 2、我国原始农业的特征: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 3、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二、农具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 1.原始农业阶段——“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3.汉唐时期——唐代曲辕犁 4.灌溉工具——三国马钧翻车------唐宋时期筒车 三 、水利设施的发展: 1.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2.西汉:漕渠、白渠 3.两汉:治理黄河 (王景) 4.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西域)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1.商周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2.春秋战国时期: 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 3. 自耕农经济形成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思考:分析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该如何评价? 特点—— ①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 ②分工简单: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 ④封闭性; ⑤脆弱性。 评价——利:①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弊:①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② 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阻碍 社会发展的因素。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井田制---内容(公田和私田) 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2、井田制的瓦解:(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政治影响)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 (经济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1.官田与土地私有制并存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汉田庄经济(土地兼并)与北魏、隋唐的均田制 思考:采取“均田”、“限田” 的措施的原因? 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使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 集权的加强;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 )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战国时代——出现 宋初——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 2.租佃关系促成雇佣关系出现 3. 评价租佃关系:积极——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逐渐减弱 消极——农民受剥削依然沉重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标准——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2、四大经济区: 经济区 地理位置 特点 形成原因 山东 黄河流域—鲁冀豫 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 山西 黄河流域—关中河西、巴蜀 江南 长江以南 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龙门碣石以北 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 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3. 特点: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 时期 原因 影响 1. 两晋之际 统治阶级内部、少数民族内迁、环境恶化 1.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江南经济发展 2.促进了民族融合 2. 安史之乱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 靖康之变 民族矛盾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重心南移完成; 2.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5)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 3.影响: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地区 (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促进了民族融合。(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1.冶金领域:(1).铸铜业:a. 青铜时代:夏朝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