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我).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我).ppt

薛鹏 小学科学 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4.8 一、《课标》为何需解读: 是指导教育教学的依据和准绳; 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 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二、理念: 是一种观念,一种行动。 新课程理念概述: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是活动。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层含义: 1.面向每一位学生 2.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手、脑结合。 (3)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 (4)采用探究法。 (5)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 (6)实施写实性评价。 四、科学课程的性质 1.知道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质? (1)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2)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3)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 2.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一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核心课程。 五、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前言部分主要讲述该课程的性质、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标准设计的主要思路。 六、“课程标准”包括那些部分 “课程标准”包括: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四部分,还有一个附录。 课程目标部分包括总目标、分目标与各部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标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评价、课程资源、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教室配置等方面的建议。 附录部分还给出了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案例,供教师理解与参照使用。 七、课程标准中具体的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1.什么是探究? (1)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指的是基于探究的教学和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2)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对周围的世界的观察 提出探究问题 形成假设预测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数据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得出探究结论 发表和交流探究过程 后续延伸活动 2.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2)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 (3)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过程能加深探究者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5)探究过程能培养学生科学与民主精神。 (6)探究过程能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3. 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4.科学探究的组织形式:从“个体户”式学习转变成“小组合作式”的学习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2)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4)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5)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八、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2.注重多种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3.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4.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5.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既应注重人才资源也要注重实物资源、信息资源和交流渠道。 2.校外资源 科学课程的校外资源包括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以及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