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语专题复习范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共6课时) 一、成语略解: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 二、考纲解读 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 真题引路:解析《步步高》p1_2第1——7题 (1)成语题属容易题。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2010——201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2014——2015: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 将会怎么考: 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 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 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 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 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四:如何复习备考: 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①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②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③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④ 近义成语。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随时记忆,积少成多 追本溯源,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 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4、灵活运用一些推断成语意思的方法: (选出正确答案是王道) 分项一:如何理解和推断成语含义 1、了解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义项。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例如: “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应解作“削除”; “文不加点”中的“点”不能理解为“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的意思; “不易之论”中的“易”不可理解为“容易”,而应解作“更改”; “不足为训”中的“训”应理解为“法则”,跟“教训”无关;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不能误解为“烈火”; “不速之客”中的“速”应解作“邀请”,不能理解为“迅速”; “言归于好”中的“言”,“羌如故实”中的“羌”都是语首助词,与“语言”“羌族”无关等等。 火中取栗: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2、抓住古今异义词语,紧扣关键语素进行合理推断 。 例如: “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而今义只是指“一般行走”; 解释: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感激涕零”中的“涕”应理解为“眼泪”,而今义是指“鼻涕”; “兵不血刃”中的“兵”应解作“兵器”,而今义是指“士兵”; 解释: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苟且偷安”中的“偷”是“苟且”之义,今指“盗窃”; “如汤沃雪”中的“汤”应解作“热水”,今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解释:形容事情很容易解决。 “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义,今义是指“捐助”。 解释:大的小的都不舍弃。形容收集详尽或搜罗净尽。 3、弄清活用词语用法,根据内部结构进行有效推断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粉墨登场”中的“粉墨”,“袖手旁观”中的“袖”,“百年树人”中的“树”,“生灵涂炭”中的“涂炭”,“一鼓作气”中的“鼓”,“不衫不履”中的“衫”和“履”,“衣锦还乡”中的“衣”,“苗而不秀”中的“苗”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洞若观火”中的“洞”应理解为“透彻”。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驾轻就熟”中的“轻”和“熟”,“去伪存真”中的“伪”和“真”,“除暴安良”中“暴”和“良”等,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坚壁清野”中的“坚”和“清”等。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本义为“逃跑”“败逃”,这里应解作“败逃的敌人”。 ⑥使动用法。如:“生死肉骨”中的“生”是指“使……复生”,“肉”是指“使……长肉”;“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分别是指“使……沉”,“使……落”;“息事宁人”中的“息”和“宁”分别是指“使……平息”,“使……安定”;“汗牛充栋”中“汗”是指“使……出汗”。等等。 ⑦意动用法。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幕天席地”中的“幕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