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度覆铜板行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pdf
2007年度覆铜板行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CCLA刘天成
1.2007年全国覆铜板的总生产能力
2008年3月,CCLA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全国覆铜板生产能力的调查,信息来源是通过走访、
网站、杂志及有关人员介绍,汇集了全国133家玻璃布基、CEM一3复合基、纸基、CEM—l复合基、
挠性、铝基覆铜板厂家的资料。至2008年3月底前,全国刚性覆铜板的总生产能力达到3650万平
135
方米/月,其中玻布基及CEM一3复合基覆铜板2509万平方米/月,纸基及CEM—l复合基覆铜板l
万平方米/月,挠性板约200万平方米/月,铝基覆铜板约6万平方米/月。
据大部分被走访企业介绍,其产能利用率平均约在60—70%之间。
2. 2007年全国覆铜板的产量
2.1 2007年与2006年可比企业的生产情况
为可比企业。
两年度可比企业生产情况见表l。
表1 2006、2007年刚性CCL可比企业生产情况表单位:万平方米
刚性板分类
年度 生产能力 总产量 产能利用率(%)
玻布基 CEM一3 纸基 CEM—l
2006 10400 9263 5677 2865 89.07
2007 11858 10393 6687 256 2564 886 87.65
增长率(%) 14.02 12.20 17.79 一IO.5I —1.42个百分点
玻布基:CEM一3: 2006征 61.29 30.93
纸基:CEM一1 2007年 64.34 2.46 24.67 8.52
注:与2006年不同的是,在对全行1l嘲lt覆铜板进行统计时,我们把尉性扳从原来的三大类(玻布基、纸基和复
性。
从表l看,2007年可比企业的产能较21306年有所提高,而总产量增长率小于产能的增长率,四
类刚性板中玻璃布基板产量增幅较多,纸基板的产量下降10.51%,使其在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减少了
6.26个百分点,纸基板厂家将相当的一部分产能转移到复合基板上。
2007年的产能利用率tE2006年的产能利用率减少了1.42个百分点。
2.2 2007年全国刚性覆铜板总产量及两大类覆铜板产量测算
..28..
2.2.1测算程序:利用多种模式分别进行测算,对测算值进行分析,初步确定适中值,dE征询
行业专家意见,最后确定测算值。
2.2.2测算模式及讨论
2.2.2.1模式一2007年总产量=全行业总产能×2007年产能利用率
其中全行业的总产能,按I的数据,为3650万平方米,月,产能利用率约在60—70%之间,取
65%进行测算,每月产量为2372万平方米。鉴于任何公司的设备都需要一定的维修时间,在对全
年产量进行测算时,将月产量乘以11个月,得到2007年总产量为2.6097亿平方米。
2.2.2.2模式二2007年总产量=2006年总产量×全行业平均增长率
其中2006年总产量为2.393亿平方米;若以下列j个增长率作为全行业的平均增长率进行计
增长率约为12.20%;(2)可比企业中,几家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大型企业的平均增长率约为28.21%;
(3)这几家大型企业产量的净增长量,使全部可比企业的平均增长率提高到12.77%】
2.2.2.3讨论
我们将上述两种模式测算的数据,征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较主流的看法是:第一种模式测算
的数据太低,若以此数据计算,2007年总产量比2006年只增长9.21%,从几个覆铜板行业的大型
企业的生产态势来看这不太符合2007年全行业的实际情况。此模式的问题在于,2008年3月调查
得到的产能,是经过走访得到的数据,并不能覆盖行业的全部企业,而月产能利用率也是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4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的监测和预报.pdf
- 2004年武钢焦炭质量评述.pdf
- 2004年汛期海河流域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pdf
- 2004年汛期降水预测及初步结果分析.pdf
- 2004年江苏220500kV电网雷击跳闸分析.pdf
- 2004年辽宁省东港市草莓生产调查报告.pdf
- 2004年隆冬季节广西一场大范围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pdf
- 2004年高性能计算机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pdf
- 2004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pdf
- 2004版ASME附录26的修订内容介绍及分析.pdf
- 2007年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与2008年展望.pdf
- 2007年直流電壓電流校正能力試驗結果與分析.pdf
- 2007年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与演进的重大进展.pdf
-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与总复习建议.pdf
- 2008t/h汽包炉饱和蒸汽含钠量超标原因探讨.pdf
- 2008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ASIACITME2008针织染整机械述评.pdf
- 2008冰灾期间湖南光纤通信网络的应用与分析.pdf
- 2008北京奥运绿化月季新品种引种初探.pdf
-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上下部结构共同工作分析研究.pdf
-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弦支穹顶结构焊接残余应力影响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