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十项适宜的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农村推广适宜技术——艾灸疗法(五)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一、操作方法 1、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瘢痕灸和无瘢灸两种。 (1)、无瘢痕灸:先将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艾炷燃剩2/5左右,病人感到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壮,以局部皮肤充血起红晕为度。因其灸后不化脓,也不留下瘢痕,故易为病人接受。 (2)、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灸前用大蒜捣汁涂敷施灸部位,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加炷施灸。一般灸5~10壮。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称为“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留下瘢痕。 2、间接灸 (1)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约1分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部位,上面再放艾炷灸之。当患者感觉灼痛时,则换炷再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2)隔蒜久:用鲜大蒜头切成1分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部位,上南再放艾炷灸之。 (3)附子饼灸:用附子粉末和酒,做成小硬币大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部位,上面再放艾炷灸之。 (4)隔盐灸:及食盐填敷于脐部,上置大艾炷连续施灸,至证候改善为止。 二、适应症 艾灸的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1)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袪湿散寒的作用,故可用来治疗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以及气血虚弱引起的眩晕、贫血、乳少、闭经等。 (2)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故可用来治疗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阴挺及寒厥等。 (3)艾灸也有消瘀散结的作用,用于乳痈初起、瘰疬、疖肿未化脓者,也有一定疗效。 (4)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5)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等。 (6)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可用于疖肿疮疡、毒虫咬伤,对哮喘、脐风、肺痨、瘰疬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7)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萎、早泄等。 (8)隔盐灸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脱、产后血晕等。 三、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程序 临床操作,一般先灸上部、背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二)施灸的禁忌 (1)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3)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三)灸后的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施行化脓灸者,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污染,可用敷料保护灸疮,待其自然愈合。如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向农村推广适宜技术——皮肤针疗法(六) 皮肤针又名“梅花针”“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集束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用它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叩打,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操作方法 局部常规消毒后,手握针柄的后段,食指压在针柄中段,使用手腕之力进行弹刺,使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叩刺的强度有轻、重之分:轻叩用力稍小,使局部皮肤潮红、充血即可;重叩用力较重,以皮肤微出血为度。 叩打的部位,可沿着经络循环路线进行,也可选择有关腧穴,亦可在患部或脊柱两侧叩刺。 二、适应症 多用于不寐、头痛、斑秃、顽癣、高血压病、神经性皮炎等。 三、注意事项 (1)针尖必须平齐、无钩,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而下,以减少疼痛。 (2)针具及叩刺局部皮肤均应注意消毒,重叩后,局部皮肤应进行清洁及消毒,以防感染。 (3)局部皮肤有外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 向农村推广适宜技术——火针疗法(七) 一、操作方法 火针疗法古称“粹刺”,是用20~22号粗针或缝衣针为工具,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已作常规消毒的人体一定部位,立即出针后,以消毒纱布包敷创口。 二、适应症 火针有温经散寒、软坚散结、袪腐的作用。临床上除治疗痹症以外,还可用于瘰疬、痈疽、顽癣、腱鞘囊肿、血丝虫病象皮腿等。 三、注意事项 (1)使用火针时,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 (2)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