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食管内异物.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食管内异物

【疾病名】食管内异物 【英文名】foreign body in oesophagus 【缩写】 【别名】foreign body in esophagus;食管异物 【ICD 号】T18.1 【概述】 食管内异物 (foreign body in oesophagus)是常见急症之一,可发生在任 何年龄,以老人居多,幼儿次之。因大块异物可暂时停留在咽下部或食管入口 部位狭窄处,可堵塞气道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故必须及时处理。 【流行病学】 食管异物发病率最高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 18.3%,近10年来有关食管异物 的报道增多,但不是发病率增多而是搜集报道增多的缘故。 1.发病年龄 食管异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以 10岁以下儿童与 50岁 以上成人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3∶1。 2.区域性 通常食管异物的发病率与当地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烹调方 式及不良劳动习惯有关,沿江沿海地区异物以鱼骨鱼刺多见,山区盛产水果, 以果核、果皮等多见。回顾我国 1928~1959年文献报道食管异物 433例,平均 每年 11例;1960~1969年为 1685例,平均每年 168例,1970~1983年为 7793例,平均每年 649例。曾有作者统计我国自 1928~1982年的 54年间共报 道食管异物 9943例,这大大低于实际发病数,显然不够准确。日本统计全国病 例,1963年食管异物即达 1424例,如从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病数可能接近 万例。 3.发病时间 食管异物发生后,从起病至就诊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分 钟,长者几十年。Waters曾报道 1 例食管异物,6岁时误咽桃核,直到 64岁才 骤然发病。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在24h内就诊,Nandi等报道的 2394例食管异 物有 52.24%在24h内就诊。食管异物最早是采用食管切开术的方法取出,随后 19世纪通过发明一些器械,如硬币抓持器、咽喉探子等,用于食管内盲目探寻 取物,但不能在直视下钳取,使死亡率大大增高。由于食管镜 的发明使用,食 管异物的病死率迅速下降,Jackson报道食管异物的病死率为 1%~2%。在我国 根据 1982年全国各省 56 个医院 4600例报告,病死率为 1.7%,其中有的大宗 病例报道已降至 1%以下。 【病因】 1.病因 食管异物的病因很简单,98%是由误咽形成的,但其发生与病人的 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进食方式、食管有无病 、精神及神志状态等诸多因 素有关。 (1)个体因素: ①儿童食管异物的常见原因:A.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喜欢把硬币、证章或 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偶有不慎即可被吞入食管;B.吞咽功能不健全,食用带 有骨、刺或核类的食物,不慎咽下;C.进食哭闹或嬉戏,易将 口内食物囫囵咽 下或将异物误咽;D.磨牙不全,食物未经很好咀嚼即咽下,造成食管异物。 ②成年人食管异物的常见原因:A.饮食过急或进食时精神不集中,使鱼 刺、鸡骨、肉骨被误咽入食管;B.义齿过松,食物黏性过大或口腔黏膜感觉减 退,使义齿脱落,随食物进入食管;C.睡眠时觉醒程度低下,义齿脱落,误咽 入食管;D.掺杂于食物中的细小核、骨刺被误咽入食管;E.食管本身存在管腔 狭窄、痉挛等疾病;F.吞咽功能失调,咽部感觉减退而造成误咽;G.不良劳动 习惯,如木工、鞋匠或装修工将钉、螺丝等含在口中,不慎吞入;H.麻醉未清 醒,昏迷或精神病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可有误咽;I.自杀未遂者。 (2)饮食习惯因素:①沿海地区习惯于将鱼、虾、蔬菜混煮混食,易造成细 小鱼刺、鱼骨误吞 。②北方粽子内包有带核的大枣或带骨的肉团,易造成误 咽。③北方过节时习俗在饺子内置金属硬币,易造成误咽。 (3)神志因素:在入睡、醉酒、昏迷、麻醉状态时易发生误吞误咽。 (4)医源性因素:全麻时义齿脱落,镶牙时牙模脱落,插管时套管脱落等。 (5)疾病因素:①食管自身病 食管肿瘤、食管瘢痕狭窄等,造成食物或较 小食物存 留。②纵隔病变纵隔肿瘤或脓肿形成占位病 ,压迫食管,造成食管 狭窄,易存留食物或细小异物。③神经性病 咽反射消失或吞咽反射减退,易 造成误吞误咽。 2.异物的种类 各种食物、果核、硬币以及玩具等,凡能进入口内的物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