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88张)概论.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88张)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0°S 0° 30°N 60°N 30°S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秘鲁寒流 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千岛寒流 60°S 0° 30°N 60°N 30°S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 巴西暖流 本格拉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太平洋 大西洋 影响 实例 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大陆 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位于北极圈内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秘鲁荒漠环境的形成(受秘鲁寒流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 海洋生物 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 上升补偿流 秘鲁渔场 海洋航运 顺流加速节省燃料,逆流减速浪费燃料 最佳航线的选择 海洋污染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此图表示____月____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__点钟,A、B、C三点中的昼最短的是___,昼长是___小时。 (3)A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B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悉尼是___季,再过三个月, B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2 22 9 C 12 23°26′S,0° 18 23°26′S,45°E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 昼夜平分 【练习】 A B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横波 纵波 15 深 度 千 米 4000 3000 2000 5000 6000 1000 速度(千米/秒) 9 12 6 3 0 F E 地震波波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33 2900 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纵波波速忽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 外核 内核 六、地球的结构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 主要组成物质 特征 地 壳 平均17km 岩石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厚度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地幔 上地幔 约17~2900 km之间 铁镁的硅酸盐类 固态;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 可能为固态; 温度、密度和压力较大 地核 外核 约2900km以下 以铁、镍为主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P、S波的波速突然增大) (P、S波的波速突然减小,S波直至消失) 莫霍界面 古登堡面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0km,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外部圈层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气 圈 水 圈 生 物 圈 生物圈占有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高层大气: 气温先随高度递减后增加 2.平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1.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h每增加100m,t下降0.6度) ②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四、大气的垂直分层 太阳辐射 大气和地面的反射散射34% 大气吸收19%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47% 地面增温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95% 对流层的能量 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间接来自太阳辐射 大气上界 “太阳照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五、对流层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