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下行电缆摆放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方案:在侧面上增设电缆支架,电缆分束排列,电缆做上标签(方位、T线、F线),电缆井符合规范要求。 支柱处中锚绳磨承力索(优先处理) 处理意见:中锚绳悬挂到横梁,抬升或降低相邻结构高度,以满足规范要求 开关电连接过远,支持绝缘子受力过大(优先处理) 处理意见:对于远支隔离开关引线跨越双腕臂的情况,特别是开关支柱高度较低者,原设计方案存在缺陷,随着气温大幅度变化,部分开关引线驰度出现了问题。受悬挂偏移影响,引线距离水平腕臂过小,或由于引线过紧将支持绝缘子拉斜或形变,存在严重运营安全隐患。 开关电连接过远,支持绝缘子受力过大(优先处理) (1) 开关柱单设+双腕臂柱或者双根单腕臂柱情况,采用下图所示方案 图1:单设开关柱+双腕臂柱情况 图2:单设开关柱+双根单腕臂柱 (2)引线和电连接基本形式和要求仍执行设计图,本方案只不过是利用一段非支悬挂作为电连接的导流,故电联部分的承力索、接触线均应上下联接贯通,截面仍为三根电连线。纵向和横向连接线应按照相关要求预留温度变化的活动余量。 结构布局原因,反定位顶头 避雷器接地 处理意见:有条件做双接地的按设计要求施工,困难地段(桥墩很高或下有水塘时)一支就近接综合接地端子,另外一支接桥墩顶综合接地端子(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避雷器脱离器引线正在隐患。脱离器动作后连接线可能不会下垂 处理方案:连接引线改为TRJ95软铜绞线。 AF线跳线距离腕臂近 处理方案:肩架改到侧线侧,或加高支柱,或更换支柱。 弯管定位器状态问题 处理方案:先检测跨中导高是否存在正负驰度;导高符合标准时,水平定位环外移(更换斜拉线);保证弹性吊索应有的驰度和张力,如果导高不合适,更换吊弦。 斜拉线距离弹性吊索过近 处理方案:调整定位管坡度;弯管定位器水平管应尽可能与定位管平行。 开关引线问题 距底座近 处理方案:开关引线对开关底座绝缘距离不满足要求时,加装转换铜母排,伸出200mm。 开关引线问题 线鼻子处引线受力 处理方案:线鼻子与母排连接应改为顺线路安装。 承力索衬垫未安装 处理方案: 承力索未加衬垫的按要求加装衬垫。 衬垫压接不到位,按标准压接,衬垫压接缝安装角度成45度。 承力索座辅线两侧外露相同。 定位管短 处理方案:更换定位管,防风拉线应在水平定位环中间位置。 上、下行间距问题 (1)可通过改变定位装置位置方式(左侧反定位改在另一只腕臂上) 上、下行间距问题 (2)正定位管截取一部分 上、下行间距问题 (3)需要调换装配位置 上、下行间距问题 (4)设计结构问题,整治工作量较大。 中锚处吊弦松弛,需要检查是吊弦问题还是Z字线问题 处理意见:测量导高,调整中锚线夹位置符合标准(吊弦距中锚线夹500mm) 供电线电缆头固定方案有问题 处理意见: 加装绝缘子固定铜排,稳定电缆头。 27.5kV电缆头安装方式存在隐患,受到弯矩力影响 处理意见:加装横向支持绝缘子,稳定电缆头。在钢柱另一侧安装肩架和支持绝缘子,现有固定肩架不动,先试装 上、下行正线悬挂在同一个吊柱上 处理意见:安装警示标志,纳入禁止V停检修处所管理 非支导线磨工作支定位管 处理方案:调整非支抬高,保证非支与定位管间隙不小于50mm;同时加装预绞丝护线条。 道岔定位的定位器型式不合理 处理意见:复查非支抬高是否符合要求,非支导线距工作支定位管间距应大于80mm,否则应考虑将侧线定位器改为折型定位器。 处理意见:现场复核拉出值,是否照图施工 道岔定位器状态不合适和导高不满足要求 处理方案: (1)弯管定位器采用小弯管定位器。 (2)拆除渡线承力索弹性吊索。 (3)复查定位柱位置是否偏差大。 侧线导线影响工作支定位器抬升 处理方案:复测定位拉出值(可能不正确),比照前款方案。 两支承力索跨中间隙小,相互摩擦 处理方案:腕臂结构将高支承力索抬高,距离大于60mm;同时加装等位线 非工作支与防风拉线无间隙相互摩擦 处理意见:复查非支导线高度。 下锚交叉处为非支在上,两支承力索绞劲 AF线距离接触网过近 AF线 建议意见:改在柱顶方式,改到田野侧,保证双极开关引线安装。 平面布置拉出值问题 改为正定位 处理方案:改变单腕臂定位形式,相邻定位互换 工作支悬挂无定位。线间距小,吊柱无法安装 处理意见:改短吊柱(长度以不侵入建筑接近限界和受电弓动态包络线为准),采用特殊形式。 双套筒连接器位置不合适,斜拉线相磨,无承力索衬垫及辅线 处理意见:按设计图纸补衬垫及辅线,双套筒向支柱侧移,截斜腕臂 共性问题,车站AF线距离PW线结构距离不足,特别是当PW线驰度过大时,存在严重接地放电危险(优先处理) PW AF 处理方案:复核两条线弛度,跨中PW线在空间位置应高于AF线500左右,不行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