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地球的弹塑性和固体潮 弹性:外力消失后变形恢复的性质,变形与受力成正比;e.g.固体潮(地球在日月引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类似于海水潮汐) 塑性:外力消失后部分变形不能恢复;e.g.岩石褶皱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受力和变形条件下,可以分别表现出弹性或塑性,和施力长短及外界条件有关。 地球的重力和重力异常 重力:地球对表面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力为重力;是万有引力分力,另外一个分力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向心力),由于离心力只有重力的约1/300,故在一般情况下,多以重力近似代替万有引力,重力方向大致指向地心(竖直向下) 地球重力的分布特点 重力加速度g=GM/R2 (G:万有引力常数;M:地球质量;R:地球半径) 地球形状不规则,各点密度不均一,在地球不同纬度、不同深度等因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重力值都不相同(纬度越高越大;海拔越高越小) 重力异常(gravity anomaly) 假设:将地球视作一个光滑的、均匀的旋转椭球体, 计算得出的重力值称作理论/正常重力值 正常重力值的计算: g0=9.780327(1+0.005302sin2?-0.000005sin2 2?) (?-纬度) ——某点的重力值只与该点的纬度有关,沿经度无变化, 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位于两极和赤道,重力值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地球的地面起伏甚大,内部的物质密度分布也极不均匀,在结构上还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都使得实测的重力值与理论/正常值之间有明显的偏离,它们之间的差值在地学上称之为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gravity anomaly) 重力异常的应用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发现各地的局部重力异常来进行找矿和勘查地下地质构造 正异常:校正后的实测重力值大于理论值,表示地下高密度物质集中(铁、铜等金属矿产) 负异常:表示地下物质密度小(石盐、煤、石油等) 地热的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238U,235U,232Th,40K 主要集中于地壳和上地幔上部,100km以内占总生热量的50%,100-200km 含25% 地球的重力热:地球演化过程中原始物质聚集、体积收缩释放的重力能和物质碰撞所转化的热能。 其他热源:包括潮汐摩擦热和化学反应释放的热能 地 热 地热场(Geothermal field):是指地球内部各层的温度分布状态。地热场可用等温面或等温线表示。 地热梯度:由地表向地心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增加值。由地表向地心地温逐步升高。 地球的温度和地热梯度在不同的深度不同。 地壳表层分为三层: 变温层:0-30m,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 恒温层:薄,太阳辐射热和地球内部热处于平衡 增温层:温度受控于地热 地球的地热场 地球的地热场 100km 1000-1200 °C 400km 1500 °C 700km 1900 °C 2900km 3700 °C 5100km 4300 °C 6371km (地心) 4500 °C 地热流:指地球内部热能向地表散失的状况,系单位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所散失的热流量 全球实测的地热流值为1.47热流单位。大陆和大洋的平均热流值接近于全球热流值。不同地区热流值有差别,造山带、裂谷、深大断裂、大洋中脊热流值高 地热异常:热流值高于平均热流值称为地热异常,热流值高的地区叫地热异常区。地热异常区是研究、开发地热能源的主要对象。 地热流和地热异常 地球磁场 N S 偶极子的南北极 地磁极:磁轴与地面的交点 地磁三要素 磁场强度:地磁场对单位磁极的作用力,水平分量在磁赤道最大,磁两极为零 磁倾角(总磁场强度方向与水平面的交角) 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 D-磁偏角,I-磁倾角, L-地磁力线,F-总磁场强度 H-地磁场水平分量,Z-地磁场垂直分量 地磁倒转与磁性地层学 和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同称为正向期 四百万年来的磁性倒转事件——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 磁极的向西漂移 磁极在不断发生摆动,而且磁偏角在几十到几百年的时间内,大致沿纬线方向平稳地向西移动,这一性质被称作磁极的向西漂移。漂移速率可以达到约每年0.18°,绕地球一圈大致需要1800年的时间。除了这种较长期变化外,地磁场还有时间尺度更短的变化,取决于地球表面相对于太阳位置的昼夜变化。因此磁极在图上往往不是用点来表示,而是用一个圆圈来代表其所在的空间范围。 磁场的存在会导致岩石发生磁化,而磁场的变化会在磁化的岩石中留下记录。由于具有不同的剩磁特征,岩石成为研究古磁场的特殊“化石”。从对岩石的磁性、特别是对它们剩磁方向的研究,可以弄清楚岩石磁化时在地球上的位置。 古地磁学研究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和确定过程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佐证作用。 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黄土下料口易堵塞的攻关概论.ppt
- 5.《敬业与乐业》优秀案例.pptx
- IBMWAS_V8.5安装两节点was负载均衡-详细步骤案例.docx
- 2玻璃与粉末多晶(二)案例.ppt
- 2玻璃与粉末多晶(一)案例.ppt
- IBM供应链案例.pptx
- 2伯恩斯坦多项式案例.docx
- 风机基础知识概论.ppt
- 2补码加减法运算案例.ppt
- 2操作系统简介案例.ppt
- 2025-2030年中国万用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三氧化二铝(氧化铝)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VAE乳液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IDC行业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新版.docx
- 2025-2030年中国LCoS显示芯片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PCB切割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3D电视行业运营趋势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三聚氯氰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PVC型材管材市场竞争策略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