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
B 61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XXXX—2016
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Plantlet Production in Cymbopogon citratu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6 - XX - XX发布
2016 - XX - 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龙、周丽珠、陈晓明、覃子海、陈博雯、梁忠云、覃玉凤、肖玉菲、谷瑶。
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组培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外植体的选取和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苗木出圃等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香茅草组培苗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术语和定义
香茅草组培苗
以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繁殖的香茅草苗木称香茅草组培苗。
外植体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供体植物上取下来用于培养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
叶的茎部或叶柄的基部扩大形成的包裹着茎杆的节间或茎节的鞘状物。
选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的。
外植体材料剪切
剪去外植体下部残留根系及上部叶片,保留茎及叶鞘,长度3 cm~8cm。剥掉最外面1~2层叶鞘。
外植体消毒
用去磷洗涤剂刷洗外植体,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先放入7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0 s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3次,再将其放入0.1% 升汞或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8min~12 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5次。
初代培养
初代培养基
见附录A.1。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25±3℃。光照强度2000Lx~8000Lx,光照时间12h/d~16h/d。
外植体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见附录A.1),茎段基部插入培养基,立稳。接种3 d~7 d后,清除被真菌或细菌污染的外植体。
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基
见附录A.2。
培养条件
同5.2。
继代转接
待接入的外植体茎段生长至≥5 cm时,可将其转入继代培养基上(见附录2)培养。接入的茎段经过15~20天培养,可增殖成丛芽,增殖倍数3.5~5.0。在超净台上,将增殖芽分株为单芽或小丛,继续转入继代培养,转接前均需剪切上部叶片,保持芽体高度3.0cm左右。
生根培养
生根培养基
见附录A.3。
培养条件
同5.2。
生根转接
将继代增殖芽分株为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培养 7~10d,根系长出。转接前需剪切上部叶片,保持芽体高度3.0cm左右。
瓶苗移栽
移栽季节
香茅草组培苗移栽宜在3月~月,。
待根系长度≥1.0cm 时可移到育苗网室内炼苗,育苗网室遮光度65%~80%。培养瓶封口炼苗3d~7d,以便逐渐适应外面的环境。
容器与基质
育苗容器宜选用无纺布杯,规格为直径5cm,高10cm,宜用经堆沤的椰糠做为育苗基质,在移栽前1~3天用0.5%高锰酸钾或者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淋透消毒,1d后再用清水淋洒洗去药液。
移栽
打开培养瓶盖,将培养基及试管苗倒出,轻轻挤压培养基,取出生根苗,放入清水中震荡洗除残留培养基。用木棍或其它工具在基质杯中心钻孔,将苗放入孔中,捏紧基质杯,淋透水。
移栽后的管理
水分
8.5.1.1采用喷灌、浇灌等方法,将水分均匀地分配在苗木根系活动的营养土层内。
8.5.1.2 淋水要适时适量,每日喷(淋)1次~2次,切实防止苗圃地积水,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光照
移栽后一周内,透光度保持在30%,一周后逐渐增加光照,一个月左右透光度增至60%~80%。
施肥
8.5.3.1 组培苗恢复生长后,用0.2%复合肥(N:P:K=15:15:15)水溶液或者0.1%尿素和0.2%磷肥的混合水溶液喷施叶面,施肥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叶面,每月施肥1次。
8.5.3.2 施肥宜在傍晚进行,不应在午间高温时施肥。
病虫害防治
8.5.4.1 主要病虫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等,主要害虫有二叉蚜等。病虫害的防治按GB/T 8321规定执行。
8.5.4.2 防治方法
见附录B
苗木出圃
苗木分级
苗木出圃应达到表1中Ⅰ级和Ⅱ级苗木标准,苗木根系发达,长势好,苗干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组培容器苗出圃在80%以上的苗达到Ⅱ级苗标准时进行,Ⅱ级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