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遗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学史拾零】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遗憾”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许多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工作者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们研究和探索的一生中,由于某种原因,给他们自己、也给人类社会留下一些“遗憾”。现在我们来重温这些“遗憾”,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将会起到“借鉴”作用。 “遗憾”一:劳伦斯的“无思想准备” 1933年,当约里奥·居里夫妇研究用α粒子轰击铅核时,发现铅衰变成为具有15个质子的磷核的不稳定同位素,并很快衰变,放出1个正电子生成硅;并且当α粒子停止轰击时,铅核还在继续衰变,这就是人工放射性。约里奥·居里夫妇在1934年1月15日发表了他们的发现,并由此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他们却非常奇怪,因为当时他们所使用的放射源的强度并不大,而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的回旋加速器中产生的放射性比他们的强上千倍,几乎是被射线包围了,那么劳伦斯为什么没有发现人工放射性呢? 这个疑惑很快就被劳伦斯实验室自己的科学家解开了。在约里奥·居里夫妇发表他们的新发现一个月后。劳伦斯看到了这个报告,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实验设计出了毛病。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料到会有人工放射性,而将回旋加速器的开关与用来探测放射性粒子的盖革计数器的开关共用了。即这两个设备同时开启、同时停止,因此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当回旋加速器停止工作后是否还有放射性粒子出现。后来他们把两个开关分开来,并依照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建议在回旋加速器中放上一个碳靶。当回旋器停止工作后,盖革计数器仍在咔哒、咔哒地工作着,这个声音使在场的人终身难忘。这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重大发现。却由于一时的失误而与其失之交臂。 “遗憾”二:小居里夫妇的“无视信息” 自从放射性被发现,特别是有核原子模型被提出后,人为地改变原子核的欲望就逐渐复跃起来。1919年,卢瑟福使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粒子作“炮弹”,首先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28年德国的科学家博特和他的学生贝克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α粒子轰击铍核时,观察到铍核产生一种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他们把它称为“高能γ量子”,因为这些γ辐射的能量几乎是入射的α射线能量的10倍,并且不显电性。 博特和贝克的工作,引起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重视。1931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做了同样的实验,当然得到了同样的“射线”,他们观察到铍被α粒子轰击后产生的这种“射线”穿透能力确实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但他们也以为是γ射线。 1932年1月18日,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去轰击石蜡(含有大量的氢原子),竟能从石蜡里打出速度相当大的质子,而这个现象却是γ射线从未有过的。至此,约里奥·居里夫妇本应放弃是γ射线的看法,而提出这种“射线”可能是一种新的东西。然而,他们又一次做了错误的理解,而且对这个新现象没有继续再探索,使得发现中子的重大成就从他们的手中溜走,成为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 据说,约里奥后来一提到这件事就打自己的脑袋,责怪自己说:“我真笨呀!是真笨呀!”原来卢瑟福曾到法国讲学,在报告中提到可能存在中子的问题,约里奥·居里夫妇没有去听那次报告,他们认为听人家讲不如自己做实验。由于他们忽视了从别人那里吸取思想成果,没有认识到学术交流对科学发现可能有重要作用,把已到手的果实丢掉。后来他们很后悔,不该错过去听卢瑟福讲演的机会。而查德威克经常和他的老师交流思想,有思想上的准备和目的,终于通过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 “遗憾”三:克鲁克斯的“粗心” 克鲁克斯是19世纪英国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其最大的科研成果是创制了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并对阴极射线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却由于粗枝大叶而放跑了X射线。 1879年,克鲁克斯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放在射线管附近实验台上用黑纸包着的照相底片全部曝光了。这本来是X射线在向他招手,但由于他没有对底片曝光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而错误地认为是底片质量问题,硬向厂家退了货,根本没想到他退的是物理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16年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用克鲁克斯管进行研究时,也是偶然发现用黑纸包裹的照相底片在阴极射线管附近被感光,但他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开始深入的探索,终于发现了X射线,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人。 后人谈到克鲁克斯退底片的事,说他退掉的不是感光底片,而是退掉了第一枚诺贝尔奖。 “遗憾”四:科拉顿的“失败” 1820年,奥斯特的磁效应发表后,在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科学家想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可以说,想实现“磁生电”是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愿望,例如,安培、科拉顿等人都曾为之努力过,但是都失败了。在这个问题上,最遗憾的莫过于科拉顿。 1825年,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连有灵敏电流计的螺旋线圈,来观察在线圈中是否有电流产生。但是在实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