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酶分离纯化-1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将酶从细胞或发酵液中取出,再与杂质分开,获得所需的酶产品。 酶的分离纯化工作,是酶学研究的基础. 酶的纯化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是门实验科学. 酶的纯化过程与一般蛋白纯化过程相比有本身独有的特点:一是特定的一种酶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二是酶可通过测定活力的方法加以跟踪. 一 细胞破碎(link) 二 酶的提取 (link) 三 离心分离(link) 四 过滤与膜分离(link) 五 沉淀分离(link) 六 层析分离 七 电泳分离 八 萃取分离 九 酶的结晶 十 浓缩与干燥 一 细胞破碎 大多数酶存在于细胞内,需破碎后才能提纯 细胞不同,结构不同,所用的破碎方法和条件有所不同 细胞的破碎方法: (一)机械破碎法 link (二)物理破碎法 link (三)化学破碎法 link (四)酶学破碎法 link 原理: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力作用于细胞 1 机械捣碎法:捣碎机,10000rpm,实验、生产规模 均可 2 研磨法:研钵、石磨、球磨、细菌磨等研磨器械, 效率较低 3 匀浆法:匀浆器,用于颗粒细小的组织细胞 破碎程度高。对酶破碎少,难于工业化。 包括: 1、温度差破碎法; 2、压力差破碎法; 3、超声波破碎法; 2、压力差破碎法 高压冲击法 用活塞或冲击锤加高压冲击菌体细胞和冰晶石英沙等混合物。 突然降压法 加压至30MP以上,打开出口阀突然降为常压 爆破性减压法 用氮气或二氧化碳充压至几十至几百大气压。 渗透压差法 利用渗透压的变化而使细胞破碎,常用于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某些酶。 频率 10~20KHz,功率100~150W,温度0~10oC, pH4~7,时间3~10min,间隔多次;对数生长期细胞,细胞浓度和溶液粘度不宜太高。暴露于9~10kHz声波或10~500kHz超声波所产生的机械振动,只要有设备该法方便.且效果也好,但一次处理量较小;应用超声波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溶液中气泡的存在;处理一些超声波敏感的蛋白质酶时宜慎重。 将待破碎的鲜材料在一定pH和适当的温度下,利用自身的蛋白酶将细胞破坏,使细胞内含物释放出来。 比较稳定,变性较难,蛋白质不被分解而可溶化。利用该法可从胰脏制取羧肽酶。 自体融解时需要时间,需加少量甲苯、氯仿等。应防止细菌污染。于温室30℃左右较早溶化。 自体融解过程中PH显著变化,随时要调节pH。 自溶温度选在0~4℃,因自溶时间较长,不易控制,所以制备活性蛋白质时较少用。 适宜的自溶条件: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 加入噬菌体感染细胞 电离辐谢 二 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酶的抽提。 大部分蛋白质均溶于水、稀盐、稀碱或稀酸溶液中。因此蛋白质的提取一般以水为主。 稀盐溶液和缓冲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度大,也是提取蛋白质的最常用溶剂。 盐溶现象: 在一定浓度的盐存在下,酶的溶解度增加. 盐析现象: 当盐的浓度太高,蛋白的浓度反而下降,从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稀盐溶液,0.02~0.05mol/L。 等渗盐溶液尤以0.02~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盐缓冲液常用。0.15mol/L氯化钠溶液应用也较多。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用0.1mol/L碳酸氢钠液提取等。 三 离心分离 离心:借助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密度的物质分离的技术; 要根据欲分离物质及杂质的大小、密度和特性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离心机、离心方法和离心条件。 四 过滤与膜分离 过滤 借助过滤介质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物质分离的技术 介质有滤纸、纤维、陶瓷、高分子膜等。 以膜为过滤介质的过滤称膜分离技术; 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都属于膜分离技术 表1-2 过滤的分类与特性(P16) 一、非膜过滤 截留颗粒直径大于2μm,用于分离酵母、霉菌、动植物细胞、培养基残渣等。过滤介质有滤纸、滤布、多孔陶瓷等。 (1)常压过滤 以液位差为推动力,易操作,分离效果差,难成规模。 (2)加压过滤 以压力泵或压缩空气为推动力。效果较好,生产上应用广泛。 (3)减压过滤 真空过滤、抽滤。多用于粘性不大的物料。 超滤(续) 超乎寻常的膜通量,且维持恒定 适合处理高粘度、高含固量料液 浓缩倍数极高,可使浓缩液呈糊状 消除浓差极化,不易堵塞,易清洗 系统可逐级拓展,中试结果完全适用于生产规模 (3)反渗透 反渗透(RO)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膜孔径小于20 ? ,操作压力为0.7~1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