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摩擦学基础知识 2. 表面膜的存在 大多数表面污染都是由于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上迅速生成的氧化膜所构成。因此金属之间的接触,实际上是被氧化膜所隔开。 除去氧化膜外,还可能形成表面的气体吸附膜和润滑油吸附膜。在油润滑条件下,由于吸附油膜的存在,实际发生金属与金属接触的面积只占真实接触面积的一部分。 * 摩擦学基础知识 3. 润滑油粘度—— 润滑油的粘度越高,摩擦系数越低。因为粘度越高,油膜厚度越大,使剪切应力集中在油膜内,金属微凸体之间接触减少,摩擦系数下降。 * 摩擦学基础知识 4. 载荷 —— 一般来说载荷增加,摩擦系数上升 * 摩擦学基础知识 4. 载荷 —— 载荷增加,油膜厚度减少,吸附层及氧化层受到压缩,金属表面层发生加工硬化,微凸体变平,使接触面积增大,结果使摩擦系数上升。 但这个趋势只在一定的载荷条件下存在,当载荷再增大时,摩擦系数不再增加。 * 摩擦学基础知识 四、摩擦引起的各种效应 (一)温度效应 金属在互相摩擦过程中,由于产生弹性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将消耗很大的能量,而这些能量至少有90%转变成热。如果这些热量保留在金属表面层,则瞬时温度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因为金属的加工表面都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实际的接触面积只分布在少数微凸体上,因此在微凸体处将发生更大程度的塑性变形和断裂.出现更高的能量集中.从而形成比整个表面层更高的温度。为了区分这两种情况,一般把表面层的温度称为平均温度。把微凸体处瞬时(10-6~10-3s)形成的温度称为闪温。 * 摩擦学基础知识 在接触表面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用平均温度与闪温之和表示: TT = TM+TF 接触表面摩擦温度的形成和变化.常常是和磨损现象的发展和转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粘着磨损。右图是灰铸铁与17Cr不锈钢在大气中干摩擦时.磨损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见.在闪温达到~300℃时.出现最大磨损速率。 * 摩擦学基础知识 因此摩擦温度是反映磨损现象的一个十分敏感的效应.利用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测量接触温度的变化来监控磨损过程的发展。 另一方面,摩擦温度的形成必然会影响表面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如果温度高到相变点以上,则会引起表面层组织的相变过程。 * 摩擦学基础知识 在一般钢铁材料中,在磨损表面形成的“白层”就是相变的产物。既使在温度不太高,低于相变点的情况下,也会引起回火软化,回复再结晶等过程,使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到现在为止,很多磨损理论涉及到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使用的都是常温条件下的性能数据,这显然是个极大的误差。由于摩擦温度的作用.必然会显著地影响磨损机制的变化。软材料所以能磨损硬材料,不考虑摩擦温度的作用是无法理解的。 * 摩擦学基础知识 除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外,摩擦温度的变化,还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及润滑条件.从而改变总的摩擦磨损状态。 鉴于摩擦温度在研究摩擦与磨损机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国的摩擦学工作者都对摩擦温度的测量技术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个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表面的最高温度是在极小的微凸体上接触时瞬时产生的,要能精确地测出闪温,必须设计制造出一种高灵敏度的、精细的而本身又不被磨损(或虽然被磨损,但不影响测量结果)的传感器。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传感器还在研究探索之中。 * 摩擦学基础知识 现在大量应用的测温方法,实际上都是用于测量表面平均温度,主要包括热电偶方法,红外线方法等。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出的温度数据彼此差别很大。鉴于测温的困难,很多人企图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求出闪温,有的是根据传热学的理论推导出来,有的是根据经验公式。但因为影响摩擦温度的因素太复杂,计算结果出入相当大。这些计算公式的验证,还有待于准确的测温技术的实现。 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及表面层组织结构变化分析定量化的实现,以及两个方面的互相补充,将有可能获得真实的摩擦温度。这将对摩擦理论及磨损机理产生重大影响和带来新的突破。 * 摩擦学基础知识 (二)冶金效应 大量的金相研究证明,金属表面层的塑性变形是滑动摩擦的普遍现象。下图为45号钢表面塑性变形层截面的扫描电镜形貌及其示意图。可见在塑性变形区中靠近表面的部分形成一个高度变形层,显微组织强烈细化,取向性显著提高,其流线几乎与表面平行。在经过大距离的滑动摩擦后,表面变形层会达到稳定状态,即高度变形层的厚度趋于恒定。 * 摩擦学基础知识 在塑性变形层的微观结构分析中,会发现位错结构的剧烈变化。如对低碳钢的摩擦表面层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AX建模基本操作案例.docx
- MB3660Intelligentmode案例.pptx
-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概论.ppt
- 2可靠性的数学基础(3学时)案例.ppt
- 龟兔赛跑(砂纸画)概论.ppt
- 规范-沟通-记录4月份概论.ppt
- 钢结构第4章概论.ppt
- 第五章动物的屠宰加工5概论.ppt
- 规范快速高效抽检样品概论.ppt
- 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案例.ppt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