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As经治患者治疗的探索之路
1
医院 教授
PEG-IFN给NAs经治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NAs经治患者联合或序贯PEG-IFN实现临床治愈可能
BGT/RGT助力PEG-IFN实现NAs经治患者治愈之路探讨
2
2015新版指南对乙肝治疗提出了临床治愈的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APASL HBV Guideline (2015)
APASL HBV Guideline (2015):
对于CHB患者,即便是NAs应答的患者,添加PEG-IFN治疗后,将极大促进HBsAg水平的下降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2015年最新中国乙肝指南提出了的临床治愈目标,提出了停药后持久的HBsAg消失是临床治愈的关键
满意终点: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
3
NA治疗难以获得免疫控制停药后易复发
4
NA治疗
HBV
DNA
免疫
负调控
核苷(酸)类似物作用靶点单一,通过对HBV DNA的抑制实现对免疫负调节的改善,使免疫功能短暂恢复
停药
治疗期间
HBsAg
Persist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in hepatocyte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2014) 3, e64;
NA治疗即使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并巩固治疗后仍有较高复发风险
Chaung KT,et al.J Clin Gastroenterol.2012.
39例亚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NUC*治疗(5-63个月)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并接受巩固治疗(1-55个月)后停药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治疗11-59个月,HBV DNA 0.27lgIU/ml
复发:连续2次实验室检测HBV DNA100IU/ml
P=0.34
巩固治疗时间
n=39 n=10 n=10 n=19
5
复发率(%)
NAs治疗无法真正实现HBsAg清除难以获得临床治愈机会
根据模型计算,HBsAg需要52年才能彻底清除
30例接受不同NA治疗的CHB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8.5年)
根据HBV DNA和HBsAg水平的动力学建立数学模型,以推算抗病毒治疗期间 HBV DNA不可测患者清除HBsAg清除的时间
当HBV DNA不可测时,HBsAg均值为3.29 ± 0.49 Log10 IU/ml。按照NAs导致HBsAg平均下降速率0.007±0.007logIU/月
得出结果,清除HBsAg的中位时间为52.2年
HBeAg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HBsAg清除率
LAM
ADV
ETV
TDF
1%-1%
0%
2%
3%
Lai CL,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2576–882;
Chang TT,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4:1001–10;
Marcellin P,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2442–55;
Chevaliez S, et al. J Hepatol. 2013;58(4):676-683.
6
NA长期服用发生耐药可导致远期肝癌风险显著上升
此项研究对比了472例ETV治疗患者、1,143例未治疗HBV患者(对照组),492例LAM治疗(为开展挽救治疗)患者的HCC发生率。
累积HCC发生率(%)
治疗时间(年)
对照组
Hosaka T, et al. Hepatology. 2013 Jul;58(1):98-107.
7
不同机制 不同目标—IFN VS NAs
Persist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in hepatocyte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2014) 3, e64;
不同机制
不同目标
作用机制
特异性降解cccDNA
受感染肝细胞
死亡
NAs
抑制HBV聚合酶
否
否
获得治疗期间持续病毒抑制
IFN
免疫调节
是
(大剂量)
是
(部分患者间接作用)
获得停药后持久病毒学应答
抑制病毒复制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