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初步发展,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 从社会性质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 经济方面:生产力得到发展,土地私 有制确立起来; 政治方面:分封制破坏,周王室衰 微,诸侯争霸; 思想文化方面:百家争鸣。 请结合史实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诸子百家 代表 主要思想 道家 道家 法家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1)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1)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②孔子和早期儒学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身 世 仁者,人也。 ——《中庸》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阳货》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 子路》 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思想核心:  协调人际关系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民” 实质:代表奴隶主利益 目的: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孔子的政治思想 仁 礼 根本目的: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学说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仁”(核心)、“礼”(目的)、 “以德治民”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贡献 后世影响 政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1. 有教无类;(最有价) 2.学习要实事求是; 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 4.要学思结合; 5.要坚持真理; 6.其它——因材施教等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学说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仁”(核心)、“礼”(目的)、 “以德治民”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贡献 后世影响 政治思想 历史上的孔子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新文化运动 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人之孔子 孜孜不倦的学者 知人论世的通者 兼善天下的仁者 乐天知命的达者 孔子地位: 不被重视  成为正统  影响深远 于氏坊——贵于天子的圣人之家 “圣人”孔子 今天的孔子 儒家思想至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世界的孔子   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汉内斯·阿尔文(诺贝尔奖获得者)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礼”影响了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行为方式,具有很强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观念障碍。他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性格特点。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