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主讲人:
学 号: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特征
盆地地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
5
3
4
2
1
盆地勘探历史及概况
盆地地质演化历史
油气藏类型及主要油气田
盆地勘探前景评价
准噶尔盆地地理位置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13万平方千米。盆地腹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占盆地总面积的36.9%,最大沉积厚度为15000m。共有独山子、克拉玛依、齐古、百口泉、石西、红山嘴、乌尔禾、风城、夏子街、车排子、火烧山、北三台、三台、甘河、彩南、玛北、石西等24个油气田。
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及概况
盆地的油气勘探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1909~1949年起步阶段,新疆石油工业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09年,而真正的现代 钻探始于1937年独山子油田的发现,1947年独山子油田年产原油1391t,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地面油气苗为主要线索。
二 :1950~1961年突破阶段,以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地质大刨面为主要找油手段,在1955年在克拉玛依三叠系获得工业油流,发现克拉玛依油田。
三 :1962~1977年调整阶段,勘探工作表现在克拉玛依油气评价上面,1965年首次在二叠系发现工业气流。
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及概况
四:1978~1989年发展阶段,勘探手段和技术大为提升,扩大了百口泉,克拉玛依,红山嘴油田,累计产原油5524×104t,累计新增石油探明储量6.2635×108t。
五:1990年起加快阶段,随着对盆地地质条件的认识逐步深化,勘探进入沙漠区,在沙漠腹部,东部取得重大突破,西北缘发现五区南油气藏,玛北油田,截至目前共发现26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9×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36.62×108m3,探明率分别为20.6%和3.5%
准噶尔盆地地层及油气情况简表
盆地内地址发展史和生储盖组合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由多期原型盆地叠置的继承性盆地,主要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
一、古生代地槽形成及发展阶段
元古代时这里是与周边古陆相连,吕梁运动后古陆解体,天山一带地堑式下沉,沉积震旦系。而后,经历兴凯运动使中天山以地垒式隆起,南北天山下沉;准噶尔地块隆起。
二、晚古生代地槽发展期
早古生代时期,南北天山与准噶尔地块逐步发展为地槽。并延续至石炭系末,这次运动被称为天山运动,使准噶尔地块形成盆地的雏形。
三、晚古生代末期盆地形成阶段
盆地形成后,接受了陆相中上石炭统火山碎屑岩为主。二叠系地层对盆地基地同样具有填平补齐的作用,在盆地内构成多沉降中心。二叠系是在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下形成的,反应了盆地开始下沉、相对稳定下沉阶段、上升阶段和上升剥蚀阶段沉积环境的变化。
四、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发展阶段
三叠系时由于海西末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北部基本继承了二叠系的沉降中心,南部沉降中心则自东而西至阜康以西。三叠系末期由于印支运动有短时期的沉积间断,侏罗系沉降中心在南部玛纳斯一带,面积较大呈东西向展布。白垩系沉积相对宁静,为灰绿色夹杂色条带状砂岩和泥岩。第三系沉积趋于稳定,主要接受了灰白色石英砂岩为主。第四系的沉降中心更向西迁移,在现今的艾比湖一带。
盆地内构造演化史和生储盖组合
盆地有上、中、下三个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其特征是:
1.下组合:二叠系为生油层,石炭、二叠系、中下三叠统为主要储集层,上三叠统为区域性盖层,各层系内中上部的泥岩段也起盖层作用,具有底储、侧储和顶储三种供油方式。当受段层作用时,油气向上运移储集到侏罗系和白垩系。已发现油气田大多在此组合中,是盆地主要含油气层系。
2.中组合:上三叠统一中侏罗统为生油层,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为主要储集层,侏罗系三工河组、
头屯河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盖层。储盖配置关系较好,侧储、顶储式供油。规模较下组合小,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已发现的油气田不多。
3.上组合: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为生油层,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上第三系沙湾组、塔西河组为储油层,这些层内的泥岩段和上第三系独山子组为盖层。聚油方式主要是侧储和顶储式。油源规模小,是盆地内次要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盆地内可能还存在一个深部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层是石炭系,组合关系、规模及分布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油气藏类型
盆地油气藏类型复杂,根据已发现的24个油气田140多个油气藏的综合分析,采用油气圈闭成因为原则的油藏分类方法,归纳划分为三大类13个亚类油气藏:
一类是构造油气藏:包括背斜、断块油气藏两个亚类;
二类是地层油气藏:包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丽声指南针英语名著分级读物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 教学设计.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成绩册(编排系统版).pdf
- 数字温度计设计论文分析.doc
- 国开(河北)2024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
- 陕西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讲座.ppt
- 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英语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pptx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财务年度审计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