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各标段连续梁施工技术交底概要.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标段连续梁施工技术交底概要

黔张常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设计交底 一、 概述 全线特殊结构桥梁主要有部分斜拉桥、系杆拱桥、连续梁等结构形式,其中阿蓬江特大桥为主跨240m的部分斜拉桥,长湾澧水大桥为(172+158)m不对称部分斜拉桥,澧水南源大桥为(112+112)mT构; 连续梁孔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2+n*48+32)m (40+n*56+40)m (40+64+40)m (48+80+48)m (60+n*100+60)m (72+n*120+72)m 各种类型连续梁均有直线梁、曲线梁、声屏障梁、非声屏障梁。 ●关于桥面布置的说明 桥面布置形式主要有Ⅰ型(非声屏障)、Ⅱ型(声屏障)两种类型。其中Ⅰ型桥面宽12m,Ⅱ型桥面宽12.4米。 桥面系主要包含线路设备、挡砟墙、电力电缆槽、通信电缆槽、人行道、人行道栏杆、声屏障、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接触网等设施。 ●挡砟墙位置 桥面布置设计按直线上标准线间距4.4m,挡砟墙内侧距离线路中心(箱梁中心)距离为4.4/2+2.23=4.46m,当桥梁位于曲线时,挡砟墙内侧距离线路中心(箱梁中心)距离外移Δ/2,相应人行道宽度减少Δ/2。线间距增加值Δ详见各连续梁所在工点的全桥总布置图及线路平面图。挡砟墙构造及钢筋布置图详见《黔张常施桥参12-04》,挡砟墙标准段4m长,非标段长度需根据连续梁总长适当调整。 ●关于电缆槽位置的说明 电缆槽位置的确定根据线间距加宽值确定,布置方式见《黔张常施桥参12-05》,当G1+G2≥700时,取G1=G2,当G1+G2700时,取G2=350,G1=630(605)-Δ/2。 ●桥面防水的说明 连续梁在挡砟墙下端设泄水孔并进行防水处理,即在泄水孔周围涂刷防水涂料,并将电缆槽内保护层顺坡过度到防护墙内侧。 泄水管间距约4米一个,一般情况设置于标准段挡砟墙中间,泄水管具体位置详见各连续梁构造图。设计虽已尽量考虑泄水管避开顶板预应力钢束及悬灌节段线,施工中如遇到泄水管与钢束干扰时,可在征得设计同意情况下调整位置。桥面防排水设计图详见《黔张常施桥参12-08~11》 ●桥面人行道栏杆、声屏障、接触网牛腿、检查平台 各连续梁所在工点全桥总布置图已明确,施工前应详细与环保专业、接触网专业图纸核对里程。确认梁型及接触网牛腿位置。 接触网牛腿里程确认后,与检查平台的位置关系,施工时提前与设计确认。 二、设计补充说明的问题 曲线上梁按曲线曲做布置,梁体沿线路中心布置,相应的梁体轮廓尺寸均为沿线路中心线的展开尺寸,梁体轮廓、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束及管道等均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线沿径向依据曲率进行调整,支座亦按径向布置。 结构构造、设计荷载、附属结构构造详见设计图纸。施工时应注意预留相关预埋件及预埋钢筋:挡砟墙预埋钢筋、接触网牛腿、人行道栏杆底座等预埋钢筋;同时应注意根据《通号(2009)9301》图预留综合接地系统。 施工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 关于接触网牛腿及避车台牛腿,尤其需要注意位于箱梁宽度范围内的悬臂加厚部分需要与箱梁同时浇筑。 例:铁炉堡大桥接触网牛腿钢筋布置图 如上图所示,接触网牛腿厚度90cm,采用挂篮悬灌施工时,位于牛腿的位置需要对模板特殊处理,确保位于箱梁悬臂下方的加厚部分与梁体同时浇筑,箱梁悬臂范围(750/2)以外的部分,可以通过预留钢筋接长的方式后期浇筑,也可以与箱梁同时浇筑。 ② 合龙段混凝土的要求:箱梁采用C55混凝土,合龙段混凝土应采用C55微膨胀混凝土。 ③ 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钢束布置图及大样图中给出了锚下预应力锚下张拉控制力,该张拉力值是理论计算值,基于该张拉力值及相应的管道摩阻系数,偏差系数理论计算出梁体各截面均满足规范要求。预应力施工前按规范应该实测管道偏差系数及管道摩阻系数并与并未考虑钢束与锚圈口之间摩擦及钢束在锚下垫板喇叭口处应弯折产生摩擦而引起的损失,该项损失值应现场实测,根据实测结果调整张拉控制应力。任何情况下实测出来的该项损失不超过5%fpk。例如T0钢束(17-φs15.2),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2944.8KN,实测出该项损失为4%,那么张拉控制应力应为2944.8KN/(1-4%)=3067.5KN;此时的损失3067.5×4%=122.7KN17×140×1860×5%/1000=221.34KN 竖向钢束应分次张拉,即在第一次张拉后至少间隔1天进行第二次张拉,减少预应力损失。竖向、横向预应力筋张拉滞后纵向钢束最多不超过3个梁段。纵向钢束张拉应先长束,后短束,两端同步且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1束,先腹板、次顶板、再底板,从外向内,左右对称张拉。 ④ 预应力管道定位钢筋: 预应力管道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预应力施加的效果与理论是否吻合。尤其曲线段的管道定位,甚至影响混凝土浇筑时引起管道上浮,张拉时导致混凝土开裂。设计文件明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