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力学习题课2PPT课件概要
四、难点讨论 三轴试验有何用途? 变形特性 孔压特性和强度特性 五、其它讨论 用弹性理论对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简化,其假设条件是什么?这样假设在什么工况下误差不算太大? 土中常见的应力状态有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土体本身自重应力计算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是否饱和,是否有渗流发生,是否有毛细水压力等 附加应力的荷载分类与组合,研究哪些荷载对每个点都有什么影响?特别是中心线以下的各点。简要的画出各点的应力分布规律。 → 角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用? → 矩形(L10B)荷载下的某一水平面上各点的附加应力有如下关系吗? A B C D ?C=0.5?A ,?D=0.5?C=0.25?A 两个矩形基础的形状相似,垂直分布荷载强度相同,判断下面结论的正误 1、 甲基础面积比乙基础大一倍,则其中点下同一深度处的附加应力也大一倍 2、甲基础的宽度比乙基础宽一倍,则其中点下同一深度处的附加应力也大一倍 3、甲基础的宽度比乙基础大一倍,则甲基础中点下2Z深度处的附加应力与乙基础中点下Z深度处的附加应力相同 简单解释: 为什么下雨天在软土上铺上一块木板,就可以安全的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建筏基,何因? 成层地基上构筑物刚度影响着土体中应力,其附加应力大致如何分布? 柔性基础和刚性基础的基底压力分布有何不同,影响基底压力分布形式的因素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认为基底压力的分布和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完全一样? 比较三种情况下哪种情况A点的应力最大? A E1 E2 1、E1=E2 2、E1E2 3、E1E2 什么是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什么是总应力,空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决定土体变形的是那个物理量? 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例如上海)往往会产生地面下沉现象,为什么? 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体中的总应力、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均上升? 地下水位以上出现毛细管水上升时,土层中的总应力、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均上升? 在有渗透作用和没有渗透作用的土体中,有效应力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超静孔压?什么是土体“渗流固结”? 两层土体厚度相等,荷载和边界条件相同,渗透系数越大,孔隙水压力消散越快还是越慢? 一、习题评述 二、小测验 (30分钟) 三、方法讨论 附加应力计算法 有效应力计算法 四、难点讨论 五、其它讨论 第二次习题讨论课 —— 第三章 一、习题评述 作业 3-1(第一步),3-2,3-3(Z=B处) 3-4,3-6,3-7 3-10(1)(2)(3) (条形均布荷载改为正方形均布荷载,M在中心点正下) 一、习题评述 3-2 要 点:荷载分解与叠加原理的应用 常见问题:充分利用对称与反对称特点使计算简化 1、作用在土体上的竖向荷载是线性均布荷载吗?是集中荷载吗? 2、均布的剪应力对中心线下的点有附加应力作用吗? 3、偏心应力的求解:有些同学分解竖向载荷(有些烦琐,而且容易出错);可以直接代入公式。 一、习题评述 3-3 要 点:L≥10B时中间部分按条形基础计算; 对称、反对称荷载的特点 常见问题: (b) = + = + (a) O = 1/2 O = 2 O = O 能把它当做条形荷载来计算吗? 一、习题评述 3-4 要 点:相邻荷载的影响 常见问题:未充分利用简化条件 = + = + 对于A区的荷载不能进行如下第二种分解 (×) O 三角形矩形荷载只能求出角点下的点的附加应力 (√ ) 一、习题评述 3-6 要 点:(1)毛细升高使有效应力突变; (2)渗透力的存在使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3)两种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法较简便 常见问题: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计算 一、习题评述 3-7 要 点: (1)渗透力的存在使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2)两种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法较简便 常见问题: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计算 3-10 要 点:(1)附加应力系数;(2)侧压力系数; (3)应力状态简化;(4)孔压计算公式; (5)静止孔压与超静孔压 常见问题:概念不清 二、小测验 (30分钟) 三、方法讨论 1、附加应力计算法 2、有效应力计算法 三、方法讨论 1、附加应力计算法 条件: γsat=20kN/m3,K0=0.6, Kzs=0.5,σxs=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刚砂耐磨地坪工程劳务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doc
- 2024年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精编答案.docx VIP
- DL_T 2078.2-2021CN 调相机检修导则 第2部分: 保护及励磁系统.docx
- GB39800.2-202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2部分:石油、化工、天然气.pdf
- T_CIATCM 121-2024 共享中药房中药调剂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 VIP
- 优秀仓管员全能战实训练.doc VIP
- 2010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北京奥运村工程中的应用.pdf VIP
- 建筑工程安全资料全套整理版.doc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docx
- SA51024矽力杰 中文资料 规格书 pdf 下载电源管理芯片全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