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秦皇岛海域褐潮期间浮标数据变化案例.docx

2013-2014年秦皇岛海域褐潮期间浮标数据变化案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2014年秦皇岛海域褐潮期间浮标数据变化 (朗诚海洋技术研发中心应用工程师 马方方) 摘要:2013年6月底至7月初、2014年5月中旬至6月初,水质自动监测浮标记录了秦皇岛两次褐潮的发生过程。对两次褐潮发生期间相关监测参数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褐潮发生期间叶绿素a浓度最高达到50μg/L以上,波动较大,两次褐潮期间,叶绿素a波动过程中,其最高值均常常出现在夜间。褐潮期间水温大部分时间在25℃以下,且2013年褐潮消亡前经历了水温从22℃急剧升高至28℃的过程。 关键词:褐潮,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浮标自动监测。 1985年,美国纽约长岛等地多个海湾首次发生由微微型浮游植物(后鉴定为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引起的褐潮之后,之后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大西洋沿岸海湾多次暴发褐潮。1997年抑食金球藻首次在南非Saldanha海湾引发褐潮,发生褐潮的海域是一个半封闭的牡蛎养殖区。 中国成为第三个受到褐潮影响的国家。自2009年,秦皇岛海域出现一种新的有害藻华,这种藻华由一种细胞大小仅为2μm左右的微微型浮游植物引发,后研究表明其优势种即为褐潮的原因种——抑食金球藻。2010年褐潮最大暴发面积达3350km2,给河北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5亿元。 为有效保护秦皇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对秦皇岛海域赤潮及其他海洋灾害和环境状况的监测预警与评价能力、实时监测北戴河及临近浴场水质状况,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6月20日在北戴河附近海域投放了3个水质自动监测浮标。2013-2014年两次褐潮发生期间,三个浮标所在海域均受到褐潮的影响,浮标自动监测系统记录了两次褐潮期间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 1秦皇岛浮标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浮标监测的主要参数见表1. 其中,水质参数、水文气象参数的监测频率均为30min/次;营养盐监测频率为4h/次。已投放的三个浮标位置如图1所示。 表1 秦皇岛海域已投放浮标监测参数 浮标站位 附近功能区 监测参数 FB-QHD-1 浴场 水质(水温、盐度、pH、浊度、溶解氧、叶绿素a等); 气象(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 水文(有效波高、最大波高、流向、流速等)。 FB-QHD-2 浴场 养殖区 水质(水温、盐度、pH、浊度、溶解氧、叶绿素a等); 气象(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 营养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 FB-QHD-3 保护区 水质(水温、盐度、pH、浊度、溶解氧、叶绿素a等);气象(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 溢油 图1 秦皇岛海域已投放浮标布局 2褐潮前后浮标数据变化(2013年) 2013年浮标所在海域褐潮发生时间为6月底至7月初。6月至7月初,由于大部分时间水温在20~25℃之间,光照充足,水文气象条件适宜藻类繁殖,为赤潮高发时期,也是褐潮经常发生的时期。 2.1浮标FB-QHD-2数据变化 FB-QHD-2浮标6月21日至7月6日相关监测参数变化见图2和图3. 6月21日13时叶绿素a监测数据为4μg/L左右,浊度也较低。 6月21日18时叶绿素a开始升高,直到6月26日叶绿素a波动较大,最大值在30μg/L左右。此段时间内,水温先由25℃下降至22℃左右,后基本保持在22℃,变化较小;盐度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由28左右降至约26,后又升高至29;溶解氧却是整体下降的趋势。 6月26日14左右至7月4日11时,叶绿素a波动幅度增大,最高值在60μg/L左右,浊度随之升高; 6月26日,随着叶绿素a的大幅上升,溶解氧也出现一个短暂的上升过程,但最高值也只有8mg/L左右。6月26日水温和盐度均出现大的变化,水温由22℃升高至24℃、盐度由29降至27左右;7月2日开始水温由22℃逐步升高至将近28℃、盐度由29降至27以下后又回升至29. 从7月4日开始,叶绿素a大幅下降,浊度也随之下降,应是处于褐潮消亡的阶段,在叶绿素a浓度急剧下降之前水温从22℃左右急剧上升至将近28℃. 图2 6月21日-7月6日浮标FB-QHD-2叶绿素a、溶解氧、浊度变化 图3 6月21日-7月6日浮标FB-QHD-2水温、盐度变化 2.2浮标FB-QHD-1数据变化 FB-QHD-1浮标6月21日至7月6日相关监测参数变化见图4和图5. 6月21日至22日叶绿素a监测数据为4~8μg/L左右,浊度也较低。 6月23日叶绿素a开始升高,直到6月26日叶绿素a波动较大,最高值在30μg/L左右。此段时间内,水温先由25℃下降至22℃左右,后基本保持在22℃,变化较小;盐度变化较小,基本在30左右;溶解氧变化与叶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