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铁工地减排施工方案概要
节能减排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标段项目合同文件、;本标段现场调查资料;
国家现行有关,以及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4。K16+295.720,终止里程为K17+254.110,总长度为958.39双延米。其中左线K16+295.720~K16+315.720 段为20m长度的明挖双层单跨区间,K16+315.72~K16+791为475.28m矿山法区间, K16+806.4~K17+254.11为449.11m盾构区间,右线全部采用盾构法施工,在车站始发车站接收。
车站~车站区间以车站为起点,区间右线的起始里程为K17+480.910,终点里程为K18+079.300,长度为598.390m。结构最大覆土厚度约13m。区间设排水泵站兼联络通道1 处。采用盾构法施工。
3 实施原则和目的
根据公司文件精神,为大力推进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升项目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目标,建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以降低能耗、促进环保、增加效益为核心,坚持效益为本、节约优先的原则;坚持技术为本、管理优先的原则,以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项目部及公司利润、效益最大化。
4 实施方法
(1)健全组织体系:项目部应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节能减排的指导工作,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节能减排工作。项目经理是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
(2)建立节能减排考核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利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3)建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公示制度:在施工现场的展示区设立节能减排公示牌,公布节能减排主要责任人、工作目标及指标、主要措施。
5 节能减排措施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本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5.1 环境保护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采取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洒水降尘,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挡等措施。
6、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5.1.2 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2 节材与材料资
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3、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4、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5、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5.2.2 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3、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5.2.3 围护材料
1、门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