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考当代的环境伦理.doc

从李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考当代的环境伦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李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考当代的环境伦理.doc

從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考當代的環境倫理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金恆鑣所長 阿爾多?李奧波德 (1887-1948年) 在他傳世名著《砂郡年紀》內倡導的土地倫理觀,。「」, (Eugene c. Hargrove) 的《環境倫理學之基本原則》(1988), (Holmes Rolston, III) 的《環境倫理學:(1988), (J. Baird Callicott) 的《捍衛土地倫理思想》(1989), (Joseph R. Dosjardins) 的《環境倫理學:(1993), (Robert Elliot) 的《環境倫理學》(1995)等等, (哲學、、、) 深入思考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 (美國威斯康辛州) 區域範疇發展出來的土地倫理觀, (Rolston III 1999)。 ,(Leopold 1949) 中,,:(1)(約一萬年前到十八世紀中葉);(2) (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末期);(3) (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一世紀末);(4) (自二十一世紀末起可能發展多元能源,,)。,,。。。 (包括工業能源的木炭)。。、。,(Cohen 1995), (十八世紀中葉),。,,。 (1900-2000年),世界人口大急速猛增,,, (Brown et al. 1997)。 , (如大氣的組成,,,) 與生命多樣性也同步的劇烈變遷著。 ,,。 ,「」「」, (包括所有生命) 秉持的道德,「」「」。「」「」。,。,,。,,(非全部) 動物的某些關係, (如空氣、、、、、)。,」。 (Callicott 1989) 認為人與人的關係,(如核能的利用與基因工程) 的發展,,,,,。,,,「」。,,。,, (或固有價值)。,:、;,。,。「」,「」。 (人、、、、、、…) 相互效力,、。、 (生態學家稱為生態區位),、、。。,,「」。。,、,「,,。 ,,、、,、,。,。,。,「」,。,。,,。,,,。,。,、,,。,。 ,,, (Roslton III 1988)。然而環境倫理學中,認定自然本身有固有的內在價值,,。、, (水、土、空氣等),。 (對人類而言也是有價值的)。、。,,, (Rolston III 1988)。 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是擴展了生物群聚 (群集) 的界限,使其納入土壤、水、植物與動物,即總稱為土地的集合名詞」。同一物種組成族群 (populations),許多族群組成群聚 (community),而這些群聚與其棲息的物理環境 (土壤、水、空氣) 之間息息相關,組成複雜的生命網,這個生命網稱為生態系 (ecosystem)。這就是李奧波德稱之為「土地」。因此,「土地」一詞,以現代生態學術語來說便可以是「生態系」或更大尺度的「地景系」(landscape)。就生態學而言,他說「倫理是約束為生存奮鬥的行動自由。」這其實是對人類提出環境與資源恣意利用的規範或約束。 這個約束不但要適用於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更應擴展到人和的生態系之間。換言之,也就是人與生態系內的所有其他的組成份 (所有生命與非生命) 之間,要有某種形式的倫理存在。他說「人類將倫理擴展到這一個層次﹝即與生態系的關係﹞,在演化上是可能的,在生態上是必要的。」在演化上的可能,如物種間的共同演化現象 (如愛玉小蜂與愛玉子);在生態上的必要,如共生現象 (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關係)。 其實生命之間的演化,始自三十五億年前,在這個漫長的時光裡,演化的動力,不只是達爾文提倡的「物種競爭,適者生存」而已,相等重要的其實是「互惠合作」,才是生存之道。失去合作的夥伴 (尤其是長期賴以相惠共生的夥伴) ,那個相依的物種的滅絕命運亦指日可待。然而,同等重要的,不只是物種 (或族群) 間的競爭或互惠而已 ,而且它們也要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動著的條件。若人類大幅度改變了這些條件的狀況,物種 (或族群) 會難以適存。這種變動是近百年來人類活動造成最明顯的現象。 李奧波德不但提出倫理應從個體之間的規範,走入個體與群體,及與生態系之間的規範 (亦即當前的環境倫理)。然而個體如何與群體或生態系之間發生緊密的關係?而這些緊密的關係是靠什麼來維繫?規範的真諦為何?他在《砂郡年紀》中舉了許多例子。綜合起來,密切的關係便是指生態系的兩大功能:「能量傳輸」與「營養循環」。這兩大功能是靠生命與無生命 (即物理環境) 連成一體而彰顯,在自然的環境內有異常複雜與極難了解的過程。 李奧波德用「生物金字塔」闡釋「能量傳輸」的精髓。能量傳輸是從日輻射能轉變為植物體的化學能開始,這些能量逐層循「食物鏈」傳遞著佳惠每一層的生命。金字塔的每一層都從其下的一層獲得能量 (即食物),而本身也成為上一層的食物,提供出能源給上層 (Leopold 1949)。因為食物鏈每上一層,動物的數量逐漸變少,到了最高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