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之雷同——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对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的规定.pdf
2OO4年7月5日 法 学论 坛 Ju1.5,2OO4
第1 9卷第4期 IJegal Forum V01.19 N0.4
[文章编号]1oo9—8oo3(aoo4)o4~0058—06
论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之雷同
— — 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对动产让-9担保-9动产抵押的规定
陈信勇,徐继响
(浙江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让与担保在物权化之后,与动产抵押在功能、性质、设定、公示等各方面完全相同,面临同样难以圆满解决
的公示等难题。在考察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让与担保产生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动产抵押制度的
缺位。在适用范围一致的前提下,两者既没有共存的必要,也不具有共存的可行性。动产与不动产存在质的差别,
动产抵押制度的存在并没有造成抵押权理论的混乱,更不会破坏民法物权体系的完整性。废除动产抵押制度无助
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徒增制度变革的成本。动产抵押在我国已成为担保债权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已有
相当程度的贡献,故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动产抵押制度而不移植让与担保。
[关键词]动产让与担保;动产抵押;民法草案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民法典制定进程的推进,让与担保这样一项类似“鸡肋”的舶来品是否应被纳人民法典已备受
学界重视。在许多学者看来,让与担保是一项独立的私法制度,能够弥补民法典型担保制度僵化的缺陷
并节约交易成本,因而应将之成文化o[1 J从全国人大法工委2002年l2月提交给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民法草案”)来看,显然采纳了通说:一方面继续沿用1995年
《担保法》的做法,规定了动产抵押,另一方面又设专章规定了让与担保制度。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动产
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有无区别?如果两者雷同的话,可否仅规定动产抵押制度而不移植动产让与担
保?①上述问题牵涉甚广,须全面检讨动产抵押、让与担保和质押等相关制度存在的价值及功能,分析其
利弊得失,方能论断。笔者不揣陋见,拟就上述问题结合各国立法例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 各国立法对动产让与担保和动产抵押制度的不同态度
动产抵押是曾一度存在于古罗马法的重要担保制度,但滥觞于《法国民法典》的近代大陆法系民法
并未承认其合法地位。《法国民法典》第2119条规定“动产不得设定抵押权”,《德国民法典》也维持占有
质原则而排除了动产抵押。。这样,在近代大陆法系民法传统中,抵押只能设定在不动产上。现代市场
经济的发展对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押以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为成立要件,在满足债
[收稿日期]2OO4—05—10
[作者简介]陈信勇(1963一),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法学、法社会学研究。
①王泽鉴先生认为,“仅创设动产抵押制度,此在一方面可简化法律关系,在他方面亦不致影响债权人的担保利益。”
他还认为,《美国统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Act))为简化及统一法律关系,将统一动产抵押法(Uniform CJmttel Mortgage
Act)、统一附条件买卖法(Uniform Conditional Sales Act)及统一信托收据法(Uniform Trust Receipt Act)废除而仅规定一种担保
方式即担保约定(Security Agreement)的立法例“颇值参考”。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238页。
②《德国民法典》制定者放弃动产抵押立法化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欠缺适当的公示方式,不利于维持安全的信用经
济;二是为了限制没有土地的非富裕阶层的人们对担保的利用。参见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OOO
年版,第81页。
第4期 陈信勇等:论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之雷同 59
务人融通资金需求的同时无法满足其使用收益的要求。①因此,在克服质押缺陷的前提下创设新的动
产担保制度就成为一项重大课题。纵览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压铸件毛坯质量检验标准规范.doc VIP
- 平车运送法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docx VIP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pdf VIP
- 单轨吊司机岗位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手册.pdf VIP
- 广东某银行2025年支行清收条线人员绩效薪酬分配指引.docx VIP
- 49.织袜操作规程.doc VIP
- 蠕变模型下波形弹簧弹力衰减特性与寿命预测分析.docx VIP
- 外研版(2021)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5 We Have Only One Earth Listening&Speaking 教案.docx VIP
- 费思超大功率电子负载FT68200AALENNZ系列用户手册 V4.4 202405.pdf VIP
文档评论(0)